单一根据农药剂型因素确定施药方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掌握了防治对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农药药剂的种类和特性以及施药的环境因素后,为达到良好的药效,采用哪种施药方法,如何提高施药质量,则是非常关键的。必须根据上述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施药方法,才能达到较高的防治水平,如果不懂农药配制的几大重要事项,那后果相当严重,
(一)喷雾法
喷雾法即借助施药器械产生的压力或风力,把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而均匀地沉积在目标物上。可根据单位面积所用药液量,来划分喷雾级别见图表。
1.常量喷雾的技术:常量喷雾法具有目标性强、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使用药械简单等优点;但单位面积上施用药液量多,费工费时,需要大量水,农药利用率低,在水源不丰富的地区使用会遇到困难。常量喷雾时要将喷头对准目标物,距离目标体0.5米,使雾滴在受药表面上形成连续性的药膜,进行全面覆盖,以保证药效。目前,我国常量喷雾技术通常使用工农-16型喷雾器,此型喷雾器对于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土壤处理剂化学除草剂等小面积用药比较适用。
2.弥雾技术:本技术利用机器带动风机产生高速离心气流,直接将药液吹散成细小的雾滴而沉积到目标物上。弥雾法需要特殊喷头。我国多采用固定叶轮或梅花状喷头,采用此法,雾滴小于常量喷雾,药效亦高于常量喷雾,且用水量较少。
3.超低溶量喷雾技术:超低溶量喷雾技术与常量喷雾相比,工效高60~倍,节约农药量10~20%,节约防治费用10~30%,防治效果好,不误农时,不用水。其缺点及局限性在于:不适用于高毒农药,受风力、风向因素影响大;需要特定机具;施药技术严格等。
(1)要根据风力确定有效喷幅和行走方向。操作者行走一次,雾滴飘移覆盖的宽度叫有效喷幅的宽度,两者的关系见图。
(2)要确定步行速度。随着风力增大,有效喷幅变宽,雾滴密度减小,为了不影响防治效果,就得放慢行走速度,协调风速、有效喷幅和药液流量的关系。
根据试验确定的行走速度如下:东方红-18型机,每亩施药~毫升,风速不超过3级,行走速度0.9~1.3米/秒;手持电动型机,每亩施药量~毫升,风速2~3级,行走速度1~1.2米/秒。东方红-18型机药液流量分3档,1档开度60~80毫升/分钟,2档开度~毫升/分钟,3档开度~毫升/分钟。
(3)超低容量喷雾技术注意事项。操作时喷头距作物顶端0.5米,保持恒定不能来回或上下摆动;走速要均匀;风速大于3级或中午上升气流大时不能喷雾;手持超低容量喷雾器,无风时不能喷雾;不能逆风行走或顺风行走,喷雾应从下风头开始;不能使用高毒农药,要注意操作者的劳动保护,尽量减少身体裸露部位,以防中毒。
4.静电喷雾技术:静电喷雾是利用载有静电高压发生器的喷头,使药液在高压输出放电管中带电,由高速旋转的雾化器甩出,成为带电的雾滴,在受药体表面上均匀沉积的方法。它是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电学原理,采用机载电源及电子元件而设计的喷雾器具来完成,使带电雾滴在受药体表产生感应电荷而沉积于受药体表。如DM-77-A型农药静电喷雾器,可将6伏机载低压电源,通过静电高压发生器产生1.3万伏直流高压静电,使雾滴在瞬间带电,而达到沉积。该机自重4公斤,装药液2升,喷出雾滴直径为30~50微米,在风速0.5~6米/秒的条件下,进行超低溶量喷雾,单机日工效为60~75亩。这种喷雾方法的优点是能极大地提高农药回收率,增加农药覆盖度,比常量喷雾节约药剂30~50%。
(二)喷粉法
本法利用喷粉器具将有良好分散度的农药粉剂均匀分布到受药目标物表面。喷粉法最主要的优点是:工效高,手动喷粉器一个单机日施药1.3~2公顷,是手动喷雾法的10倍;不用水,适用于大面积防治和水源缺乏的地区。其缺点是:农药回收率低,一般为20%,仅为常量喷雾的一半;粉尘飞扬,易造成环境污染。日本对粉剂粒度的控制而制成的无飘移粉剂(即DL型粉剂),是一种减少飘移污染的较好途径。影响喷粉质量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施药机具性能。如风力超过1米/秒,则不能喷粉;喷粉后24小时内遇雨会降低药效,应注意补喷药。作物体有露水,有利于药粉附着。施药机具主要影响喷粉量的均匀性。因此,要调整好喷粉器的性能,保证正常运转。另外,粉剂质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但粉剂质量多属农药加工厂的问题,与喷粉法的使用技术关系不大。
(三)撒颗粒法
撒颗粒法是利用简单的撒施工具,抛撒颗粒剂的最简单方便的施药方法。此法具有工效高、使用方便、目标性强、无微粉尘飘移等优点,适用于土壤处理、水田施药及多种作物的心叶施药(如玉米、甘蔗等的心叶喇叭口内施药)。通常撒颗粒法有平抛撒施法和工具撒施法两种。平抛撒施法撒粒准确,容易控制用量,但要注意劳动保护。工具撒施法主要是用勺、铲、塑料袋、瓶等甩撒,工具盛药粒后左右摆动或撒于土壤开沟内。严格禁止将快呋喃丹、涕灭威、甲拌磷等剧毒农药颗粒剂浸泡成水溶液喷雾使用。
(四)拌种法
拌种法是利用拌种器或其他工具,将农药与种子混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均匀覆盖一层药膜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种种子处理方法。其优点是:防治在病虫发生之前进行;可以防治地下害虫、种子带菌和土传病害。本法分为干拌法和湿拌法两种。干拌法是将高浓度粉状药剂附着在种子表面,药剂随种子带入土壤中,待种子在土壤中吸水后才发挥药效。湿拌法是将种子用水浸湿,然后粘上药粉或定量药剂,加少量水后喷于种子上,边喷边拌,以保证均匀。采用湿拌法一般要把种子堆闷一段时间,使药剂被种子充分吸收,然后播种,更能提高药效。拌过药的种子不能做饲料或他用。拌种用的药剂多数为高浓度剂型,用药量依种子的种类、大小及防治对象而定,多为种子重量的0.2~1%。
34种蔬菜常用杀菌剂有哪些!
有关蔬菜常用杀菌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可参考:34种蔬菜常用杀菌剂的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
(五)浸种浸苗法
本法系将种子、苗木浸泡在一定浓度下的药液中,经过一定时间浸蘸,消灭种、苗表面或存在于其内部的病菌,并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此法对于用药类别、用药浓度、温度和时间要求严格,以防伤害种子。没有经验的人要做一下预备试验,确定种子发芽率后,才能大量进行浸种、苗处理。浸过的种苗要捞出、阴干后,再播种和移栽。近几年来,对不易吸收药剂的种子,浸种采用温汤浸种法浸种,提高了种子对药剂的吸收,但温度要严格控制在20~35℃。有些药剂浸种后要用清水洗净,再阴干播种。浸苗法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的比较广泛。
(六)熏蒸法
熏蒸法利用农药毒气来消灭有害生物的方法,其优点是能消灭隐蔽性病菌和害虫,速效性较强。本法主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在大田中应用也有成功的例子。如敌敌畏防治大豆食心虫,异丙磷进行毒土撒施、土壤熏蒸防治高粱蚜。
1.影响熏蒸效果因素:
(1)药剂本身的物理特性,一般要沸点低、密度小、蒸气压高。
(2)被熏蒸物体表面的性质,对农药立体的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物体表面积越大,吸附药量亦大,毒气渗入慢,熏蒸后散气也慢。
(3)温度升高时,药剂易于挥发。同时,昆虫活动能力增强,熏蒸效果可以提高,但一般温度不超过20℃。湿度对熏蒸效果影响较小。
(4)昆虫的种类和发育阶段对熏蒸效果有一定影响。药物抵抗力的大小次序为老龄幼虫卵蛹成虫。
2.注意事项:利用药剂进行库房熏蒸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熏蒸环境要密闭:目前多采用对仓库封闭法和对熏蒸物体封闭法两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密闭的环境,防止毒气外逸,使毒气很快地达到有效浓度。
(2)适当控制温度、湿度:温度过低熏蒸效果不好;温度、湿度太高时,易引起被熏物发霉、变质和受腐蚀等。
(3)防止中毒:熏蒸过程中要有专人看管,以免他人误入作业区。熏蒸完后要彻底通风散气,确认无毒气后才能进行其他作业。
(七)毒土毒饵法
毒土法是将农药制剂与一定粒度的细干土混合均匀后,撒在地面或播种沟(穴)内而达到防治病虫草的目的的一种施药方法。其特点是简便易行,施药迅速,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和水田除草。毒饵法是将农药拌入害虫或鼠类等敌害的饵料中,引诱其取食药饵,达到防治目的一种方法。所用饵料有鲜草、豆饼、在生饼、麦麸和炒香的秕谷等,所用药剂多数是胃毒剂,把饵料加水少量,药剂混拌制成毒饵,施用于播种沟或作物茎基部地表,一般均在傍晚施用。此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害鼠和害鸟等。
(八)土壤处理法
土壤处理法是针对土壤采用喷粉、喷雾、撒毒土、撒颗粒剂或土壤注射药液等,将药剂施于土表,经机械翻耕或简单混土作业,使药剂分散于耕层中来防治病虫草害的一种施药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适用于杀灭土壤中病菌和防除杂草,但用药量要准确、均匀。用药量一般依土质、有机质含量或土壤含水量而定。
生物农药使用分类知识介绍
有关生物农药分类知识及使用配制技术介绍可参考:生物农药分类知识及使用配制技术介绍。
(九)泼浇法
泼浇法是适用于稻田施药,将药剂对入大量水,以盛器(盆、桶、勺等)泼洒于田间的一种施药方法。其特点是:
(1)无需备土或砂粒,也不需特殊施药器械,更不需净水,可直接取田水;对药方便,气候干扰较小,工效高。
(2)泼浇到水田的药液借水层扩散,下沉后附于土表,形成封闭层。还可在水田耙地时泼撒,对水田除草更有利。
(3)泼浇时水滴很大,能将在水稻植株上为害的稻螟虫击落水中,提高杀虫效果。泼浇法施药对水量要适当加大(~升/亩),以防分布不均匀而产生药害。
(十)涂抹法
此法是将药剂涂抹在作物或杂草体上,通过茎叶吸收传导,达到防虫治病除草的一种方法。这是国内外都在使用的一种新技术,类似于医学上的“外科涂药”。本法具有省工、用水少、对作物安全、应用范围广、无飘移污染等优点,适用于棉田、果树、林木、苗圃和橡胶园等用药。可用毛笔、毛刷或其他手持涂抹器具作施药工具,所用药剂多数为内吸剂。如用久效磷防治棉药伏蚜时,用自制长杆毛刷蘸渍加有聚乙烯醇的久效磷药液,涂于棉茎一侧第一果枝下5~6厘米长。又如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时,刮去病部烂内后,涂抹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30~50倍液,然后包扎创口,即可达到防治目的。
(十一)注射法
本法针对高大树木、果树,让药液通过插入树干内的针管慢慢渗入树干内部,随水或养分上下输导,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如用氧化乐果防治松干蚧时,可用木工凿或铁钉在松树干距地面厘米处打孔,然后注入40%氧化乐果乳油,靠药剂的内吸作用,遍布树体,达到防虫的目的。
(十二)甩施法
甩施法是一种方便、省工、工效很高的施药方法。每人每天可甩施近百亩,主要适宜水田施药。本法要求药剂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和扩散性,并且水田中要有有均匀的水层。甩施方法与条件:(1)田间保持水层3~5厘米,防止水田漏水,用手持瓶左右甩动各3~5米。(2)施药人员行走要均匀,一般每前进4~5步左右各甩动一次,前进路线要直。为甩施准确,正式作业前要先用清水演习熟练再施药。目前,国内以甩施法使用的药剂有12%恶草灵乳油和50%杀草丹乳油等。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