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桑尺蠖和桑毛虫,是常见的桑叶害虫,这两种 [复制链接]

1#

桑农伯伯都知道桑树害虫中,以桑叶害虫种类最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桑尺蠖和桑毛虫,这两个桑叶害虫的病症以及防治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

桑尺蠖

桑尺蠖土名造桥虫、条虫、剥芽头虫、桑搭、寸寸虫等。

为害状:初孵幼虫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被害叶呈透明斑点,成长幼虫食害,造成大缺刻,越冬幼虫为害冬芽,将整个桑芽吃空,仅留芽苞,常易造成整株桑树一芽不发。

主要形态:成虫体长约20毫米,灰褐色;成长幼虫体长52毫米,圆筒形,体由绿渐变褐色,似桑枝皮色。

发生规律:在江苏、浙江一年发生4代,以第四代3~4龄幼虫躲入桑树裂隙或平伏枝干上越冬。第二年早春冬芽转青前后开始活动,食害桑芽,桑芽萌发后为害桑叶,再蜕皮2~3次后老熟化蛹。幼虫期16~22天。各代幼虫发生期为5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下旬。

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枝顶嫩叶反面,卵粒群集一处。卵经4-9天孵化,初龄幼虫日夜取食,静止时倒挂在叶背上,三次蜕皮后仅夜间取食,日中静止在枝干阴处,好像小树枝。幼虫老熟后,在近主干的土面或桑树裂隙、折叶中结茧化蛹。蛹期7~14天,成虫期8~9天,有趋光性。

防治方法

1.束草诱杀越冬幼虫。

2.结合采叶,桑园管理,随时捉除幼虫。尤其是早春冬芽转青前后,应全面进行,同时进行桑园白条治虫。

3.杀虫灯诱捕各代成虫。

4.各代幼虫孵化高峰后一周内使用80%敌敌畏乳剂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倍液喷杀幼虫。在中秋蚕结束、不养晚秋蚕的地区可用20%杀灭菊酯乳剂~0倍液喷越冬幼虫,打好关门虫,效果极为显著,但其他时间不可使用。

桑毛虫

桑毛虫又名毒蛾,土名金毛虫、花毛虫、毒毛虫、狗毛虫等。

为害状:幼虫为害桑芽及桑叶,以越冬幼虫为害桑芽,从外层渐向内层剥食,可将整株桑芽吃尽。初孵化幼虫有群集性,取食叶背表皮和绿色组织,叶面呈透明斑。幼虫三次蜕皮后分散,取食叶肉成大缺刻或仅剩叶脉。

以平原蚕区发生较多。桃、李、苹果、梨、棉等树及行道树叶亦受其为害。幼虫体上有毒毛,随凤飞扬,触及皮肤会引起肿块,痛痒,吸入大量毒毛会引起严重中毒。触及蚕体会出现黑色斑点。

主要形态:成虫体长约18毫米,白色;成长幼虫体长约26毫米,黄色,有一条红色背线,各节体上有很多红黑色毛疣,上生黑色及黄褐色长毛和松枝状白毛。

发生规律:长江流域一年发生3代,广东发生5~6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裂隙、枯枝、落叶、束草中越冬,次年4月间,咬破董壳为害桑芽及桑叶。

浙江各代幼虫发生期为6月中旬、8月上旬和9月中旬,幼虫期24~25天,越冬代天左右。老熟后多在卷叶内、叶背、枝干裂隙或近主干土面结茧化蛹。蛹期13~20天。成虫期9~12天,有趋光性,产卵叶背。卵期6~8天。

防治方法

1.早春和夏伐后人工捕捉幼虫。

2.幼虫越冬前用稻草束缚桑树枝条,诱集越冬幼虫,第二年3月幼虫活动前及时解束集中处理。

3.摘除卵叶和群集一处为害的幼龄幼虫。

4.杀虫灯诱捕各代成虫。

5.保护桑毛虫卵内黑卵蜂、幼虫体内绒茧蜂,蛹内大角啮小蜂,桑毛虫寄生蝇和线虫等天敌。

6.用80%敌敌畏乳剂~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倍液、或60%双效磷乳剂倍液、或20%灭多威乳剂倍液喷杀幼虫,尤其幼龄幼虫。

或秋蚕结束后,不养晚秋蚕地区可用50%甲胺磷乳剂倍液喷杀幼虫或用20%杀灭菊酯乳剂~0倍液,效果更为显著,但此药其余时间一律禁止使用,以免污染桑叶引起家蚕中毒。

看完了上面的内容,桑农朋友们是不是已经知道了桑叶病害中桑尺蠖和桑毛虫的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呢?喜欢的朋友赶紧分享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