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桃蛀螟在不同果树上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

1#

一、石榴

石榴属于浆果类果树,别名安石榴,珍珠石榴、海石榴。石榴树耐寒、耐高温性差,分布区域有限,主要栽植于江苏、安徽、四川、陕西、河南、山东、云南等省份。石榴果实生长发育期内均可遭受桃蛀螟幼虫侵害,危害期长达3~4个月,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虫果率达70%,严重时可达90%,素有“十果九蛀”之说。

成虫主要产卵于石榴花萼筒内,初孵幼虫先蛀食果皮,2龄后再蛀入果实内啃食幼嫩籽粒及隔膜,30%幼虫从萼筒蛀入,70%从其它部位蛀入。蛀孔外常见黄褐色汁液或黑褐色粒状虫粪排出,并诱发果实烂果病,果实腐烂脱落或干缩在枝头。防治石榴上的桃蛀螟,多采用秋冬季清理石榴园落果和树上僵果,早春刮除枝干上的老翘皮,生长季及时摘除虫果等方法。

在成虫发生期,可在石榴园悬挂杀虫灯、性诱剂和糖醋液诱杀。石榴坐果后用50%辛硫磷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倍液加粘土制成药泥堵塞萼筒,或者以白僵菌粘膏塞萼,或采用果实套袋的方法。在桃蛀螟成虫产卵盛期,采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倍液或5%氰戊菊酯乳油倍液均匀喷雾,杀死卵和初孵化的幼虫。

二、板栗

板栗在国内大部分省份均有栽培,是我国主要出口创汇干果之一。板栗是适合桃蛀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寄主之一,以幼虫钻蛀危害板栗成熟期果实,被害果率达到20%左右,并在贮运期继续危害,严重影响板栗产量和品质。据报道,在韩国,板栗园内桃蛀螟每年发生2~3代,在中国不同板栗产区的发生代数和危害时间不尽相同,这与各地板栗栽培品种和成熟时间早晚有关。

通常情况下,桃蛀螟第1、2代幼虫主要危害桃、杏、李的果实,末代幼虫转移到板栗上危害多在8月下旬至9月中下旬。板栗收获前幼虫多蛀食栗苞和栗壁,仅有少量幼虫危害栗实;当栗实接近成熟时,栗苞开裂,大部分幼虫开始危害栗实;被害板栗苞刺会变得干枯易脱落,易造成栗实的发霉和腐烂。

采收后的存放期间,开始进行转果危害,排泄的粪便污染临近果实,一些老熟幼虫在堆果场、贮存库内越冬。由于栗树高大和生长在山林中,树上不便人工和常用机械喷药防治,目前国内多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和采后药剂防治相结合,并以采收后栗球堆放期药剂处理为主。秋冬季主要清理板栗落叶和球苞,带出园外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桃蛀螟来年虫源。

板栗球收获后,用杀虫剂药液短时间浸泡,防治桃蛀螟效果显著,常用的药剂有氯氰菊酯、除虫脲等。最近,韩国采用飞防技术喷洒杀虫剂田间防控桃蛀螟,发现杀铃脲的防治效果最好,但不能杀死蛀入果实内的幼虫,建议施药时间最好在桃蛀螟发生危害初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