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除草剂行业之利尔化学研究报告草铵膦及氯代
TUhjnbcbe - 2023/4/17 10:25:00

(报告出品方:国信证券)

公司历史沿革及主营业务介绍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龙头,草铵膦产能全球第一

以氯代吡啶系列农药起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利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是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起设立的*转民高新技术企业,于年7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主要从事高效、安全类农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系列共30余种原药、余种制剂和化工中间体,出口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稳居国内前茅。公司在国内最先研发出毕克草、*莠定、氟草烟等氯代吡啶系列除草剂产品,是继美国陶氏益农之后全球范围内最先全面掌握氰基吡啶氯化工业化关键技术的企业,公司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完善农药产业链,并与科迪华、巴斯夫、UPL、纽发姆等国际顶尖农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布局多个生产基地,实现原材料-中间体-原药-制剂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年,公司向江苏南通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增资1.7亿元,占发行完成后快达农化总股本的51%,江苏快达是国内最早研发、生产、销售取代脲类除草剂、磺酰脲类除草剂、异菌脲杀菌剂的厂家,主要为公司提供光气类新产品。年,公司在四川省注册成立了广安利尔化学有限公司,计划投资3亿余元建设00吨草铵膦中间体——氨基腈项目,配套绵阳生产基地。年公司收购湖南岳阳比德生化,目前占股56.31%,重点布局吡啶类化合物,扩大了公司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的国内市场份额。年公司增资万元控股鹤壁市赛科化工,开拓精细化工产品领域。年10月,公司以65.77%股权控股启明星氯碱。同年,公司设立合资子公司荆州三才堂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占股67%,在中部地区布局草铵膦关键原料及中间体业务。年,利尔化学新设立一家子公司广安利华化学有限公司,规划建设吨精细化工农药中间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农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以及国内最大规模的草铵膦原药生产企业。

目前,利尔化学的农药原药产品主要包括草铵膦、毕克草、*莠定、氟草烟等。其中草铵膦原药在全球、国内的市占率分别为50%-60%、30%,公司毕克草原药国内市占率60%左右、*莠定原药50%-60%、氟草烟原药20%-30%、绿草定原药达到90%以上。

股权结构清晰,实控人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截至年年底,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性质为中央国资管理机构)直接及间接持有公司34.94%的股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通投资持有10.63%的股份,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公司目前共有六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广安利尔化学、四川福尔森、广安绿源、四川绿地源、福尔森科技(香港)、荆州三才堂。公司拥有五个直接持股50%以上的控股子公司,包括江苏快达农化、四川利尔作物科学、四川利尔生物科技、鹤壁市赛科化工有、江油启明星氯碱化工等。

建立良好的技术创新及研发机制,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项目和技术储备。利尔化学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部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成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功能杂环化合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杂环农药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公司持续优化研发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迄今拥有大批学历高、经验丰富的科技工作者。利尔化学在中国率先建立农药生物活性检测基地,能够同时开展新农药创制、小试工艺开发、中试、试生产、制剂开发及生物活性评价等各项农药原药及制剂产品创新研究工作。近年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保持平稳增长,占比维持高位,并与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研发的方向主要是:持续对草铵膦、氟环唑、丙炔氟草胺等项目进行工艺技术优化;开发包括L-草铵膦、唑琳草酯、氯虫苯甲酰胺、阻燃剂等系列新产品,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项目和技术储备,增加公司未来新的盈利增长点。

坚持“本质环保、预防为主、遵守法规、持续改进”的环保方针,稳步落实环保工作。公司通过了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将环境管理工作纳入了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轨道。公司持续加大环保投入,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革新工艺技术,完善环保基础设施配置,环保管理已经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始终坚持把消除、降低和控制对环境的影响放在首位,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及末端治理一体化,健全环保事件预防预警机制,按照环保法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提高环保水平。

公司主营产品竞争格局分析

世界农药行业格局:除草剂为全球销售额最大农药品种

从农药品种来看,除草剂为全球销售额最大的农药品种,杀菌剂为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品种。年全球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在作物保护用途中销售额比例分别为44%,25%,和27%。其中,杀菌剂销售额增长最快,过去4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6.1%,其次分别是除草剂4.8%,以及杀虫剂3.9%的年均增长率。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人们对于食品数量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种植结构调整导致主要应用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杀菌剂市场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主要种植国家的高渗透率将使除草剂继续保持在农药品种中的绝对领先地位;而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高*、高残留杀虫剂的逐步淘汰等因素将进一步影响杀虫剂市场。

行业并购后全球寡头垄断格局形成,原药生厂商为“第三梯队”。自年起,受气候变化、农作物价格下跌、汇率波动、全球农业经济疲软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农化巨头掀起了并购热潮。在此期间,中国化工完成了对瑞士先正达的收购;陶氏化学与杜邦合并成立陶氏杜邦,并将其农业事业部命名为科迪华农业科技;拜尔完成了对孟山都的收购;巴斯夫完成了对拜耳种子和非选择性除草剂业务重要部分的收购;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合并;印度联合磷化完成了对爱利思达的收购。农药巨头间的跨国并购潮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农药市场,特别是农药技术开发的垄断地位。经过兼并重组浪潮,如今世界农药行业已呈现明显的寡头格局:全球农药市场呈现中、德、美三足鼎立,拜尔(18%)、先正达(16%)、巴斯夫(11%)、和科迪华(10%)四大巨头的格局。整体而言,全球植保企业可以分为三个梯队:领跑的第一梯队为四大巨头,其特点是以研发创制和全球制剂销售为核心,CR4约为55%;第二梯队主要是以富美实、安道麦、住友、纽发姆、和联合磷化物为代表的以仿制药为主的跨国企业,CR9约为80%;第三梯队是以扬农化工、利尔化学、新安股份、颖泰生物等为代表的以原药生产为主的、专注于区域市场的农药企业。

全球农药减量增效趋势显著,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多年零/负增长。20世纪50年代以来,受益于持续投入与研发,植保产品的药效有所提升。随着产品的迭代升级,农民只需使用少量的农药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每公顷的农药用药量大幅下降。20世纪50年代,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平均有效成分用药量分别为、、g/hm2;时至21世纪前10年,平均有效成分用药量分别降至、40、75g/hm2。由于技术进步,如今农药有效成分用药量比20世纪50年代约降95%。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农药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每公顷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农药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年以来,我国国务院、发改委、农村农业部等主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产业*策,提出了到年实现农药零增长的目标任务。目前,我国农药使用量则已顺利连续多年零/负增长。

草铵膦:除草剂呈现“双草并行”格局,精草铵膦时代拉开序幕

草铵膦是第二大灭生性除草剂品种,是增长最快的非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是除草剂最大的类别,被广泛应用于非耕地、免耕地、农作物田等场景的杂草防除。早前常见的灭生性除草剂主要包括草甘膦、百草枯、草铵膦和敌草快四大产品。其中,由于百草枯具有剧*性,我国已于年7月1日停止百草枯水剂的销售和使用。而草铵膦(英文名:GlufosinateAmmonium,分子式:C5H15N2O4P,化学式量:.16)是一种高效低*的灭生性除草剂,且易降解,属于生物友好型除草剂。草铵膦持效期长,杀草谱广,而且过程中不伤农作物根系、安全性好、速效性好,对于一些抗性杂草(如牛筋草、小飞蓬等)也有着较好的防除效果。近年来,草铵膦已经凭借其安全性、持效性实现了其自身市场占有率的华丽扩张。年至年,灭生性除草剂市场中草甘膦、草铵膦“双草并行”的新格局开始形成。草铵膦市占率逐步提升,现已成为第二大灭生性除草剂品种。此外,按基团分类,通常将含有氨基和磷酸基团的除草剂称为氨基酸类除草剂。氨基酸类主要包括草甘膦(年起将草硫膦作为草甘膦的盐类,归于草甘膦统计)、草铵膦和双丙氨膦3个品种,也有将它们归为有机磷类别。近年来,草铵膦在氨基酸类除草剂中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PhillipsMcDougall公司统计,过去10年草铵膦市场价值稳步提升,年,草铵膦市场价值达10.5亿美元,-年CAGR达到13.2%,属于增长最快的非选择性除草剂。

草铵膦生产工艺壁垒较高,目前全球草铵膦主要有3种产业化生产路线:热裂解-ACA工艺、铝法-Strecker工艺、格氏-Strecker工艺。理论上,草铵膦可经由化学合成法和生物发酵法提取,目前各种合成方法各有优劣,但总体都面临反应条件要求高、工艺复杂、过程控制难度大、成本较高等问题,目前国内仅有少部分公司的能实现规模化稳定生产。当前,全球草铵膦的生产工艺包括热裂解-ACA工艺、铝法-Strecker工艺和格氏-Strecker工艺三种,三种方法有其相似之处,但在原材料成本、过程损耗、反应机理、环保友好性和收率等方面区别较大。

(1)热裂解-ACA工艺:总收率较高,经济环保。热裂解ACA工艺,主要分为3个步骤。①第1步,在高温下热裂解法制备MDP,再与正丁醇制备甲基亚膦酸单正丁酯(MPE),该步已实现了连续化生产;②第2步,丙烯醛在低温下一步制得丙烯醛氰醇乙酸酯(ACA),该步收率可达96%;③第3步,MPE和ACA在过氧特戊酸叔丁酯(BPP)引发下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制备(3-乙酰氧-3-氰丙基)-甲基膦酸正丁酯,最后通过氨化、水解得到草铵膦。该工艺已完全实现连续化,自动化程度高,总收率达到95%。此外,该法反应过程中无溶剂、无气味,几乎无渣排放;氨化和水解后的水相都蒸发回收,可套用,此工艺对环境友好。MDP是拜耳工艺的前端关键中间体,也是合成其他有机磷农药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是该工艺的核心技术和难点,尤其以连续气相法合成MDP技术壁垒最高。虽然目前拜耳的热裂解-ACA工艺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但因工艺标准要求极高,国内厂商尚未掌握该工艺。

(2)Strecker工艺:成本较低,工艺简单。Strecker工艺是中国企业普遍采用的工艺,以甲基亚膦酸二乙酯为原料,首先丙烯醛与乙醇生成的缩醛与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发生Michael加成反应,酸化后得到3-乙氧基甲基膦酰基丙醛,加入氰化钠、氯化铵和氨水发生Strecker反应得到氨基腈,最后水解、氨化和纯化得到草铵膦产品,该工艺所得草铵膦的纯度可达95%,总收率在30%以上。目前,国内Strecker方法合成草铵膦已日趋成熟,但仍存在各种问题:1)与拜耳工艺相比,Strecker工艺产品收率较低,因此成本较高;2)Strecker工艺涉及化工产品多且流程复杂,大多数化工原料易燃易爆,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格氏试剂和氰化钠,因此该工艺多个单元都需保证无水无氧的环境;3)Strecker法合成路线较长,细分下来有蒸馏、精馏、过滤、离心等十几个操作单元,而每个单元都会产生相应的“三废”,较难处理,环保压力较大;4)该法甲基亚膦酸二乙酯纯度低,仅为70%左右,而由甲基亚磷酸二乙酯和丙烯醛一锅法制备草铵膦收率可达99%以上;5)连续化程度低,而拜耳工艺已实现连续化生产,自动化程度高。

其中,甲基亚膦酸二乙酯是Strecker工艺的关键原料,可由格氏法和铝法两种方式合成。甲基亚膦酸二乙酯的合成方法主要通过格氏法获得,该方法使用乙烯利的前体亚磷酸三(2-氯乙基)酯,与三氯化磷酯交换,得二(2-氯乙氧基)亚磷酰氯,再与甲基溴化镁格氏反应得甲基亚膦酸二(2-氯乙基)酯,该工艺路径较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然而该方法同时也存在这安全隐患大、操作困难、污染较大、收率不高等问题,导致该工艺生产的草铵膦成本较高。铝法-Strecker工艺是目前国内新开发的生产工艺,是对格氏-Strecker工艺的进一步提升。与格氏-Strecker工艺不同,该法通过一氯甲烷、三氯化磷和三氯化铝络合/解络的方法制备甲基二氯化膦(MDP),由MDP制备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后经Strecker反应、水解、氨化得到草铵膦。该工艺减少了对设备的投资,综合成本较格氏法低,但MDP存在反应过程危险、三废问题严重等问题。该工艺相较于格氏法的另一个优势是前段需要合成MDP,待国内技术成熟后可以改成ACA工艺。

工艺对比:热裂解-ACA工艺的工艺原子经济性优异,生产连续性好,成本也具有优势,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工艺,但是该工艺难度较大,对装置的要求高,国内厂商实现技术突破尚需时间。Strecker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的优点,国内厂商也大多掌握了该工艺,但是Strecker工艺因为在生产中需要使用氰化物,安全性隐患较大,而且合成路线较长,综合产率不如热裂解-ACA工艺,也会产生大量“三废”,环保压力较大。

成本优势与技术突破将促进利尔化学MDP路线完成对格氏法的替代。格氏工艺技术易于产业化,中国企业普遍采用该技术生产草铵膦。利尔化学最初也采用格氏-Strecker工艺路线,解决了反应控制及放大、氰化物的安全使用与后处理技术等问题,具备良好的工艺稳定性和重现性,优化成本控制。随后,利尔公司依托自有核心技术,掌握了以氯甲烷等为原料制备中间体甲基亚膦酸二乙酯,再经Arburov重排、Strecker反应、水解、脱酸、铵化制备草铵膦原药的工艺技术,开发了多种草铵膦制剂产品,掌握了相关生产工艺,产品成本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相比有较大幅度降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子公司广安利尔在格氏法基础上,逐步突破现有技术,掌握拜耳的三氯化磷、甲烷向关键中间体MDP(甲基二氯化膦)转化的工艺流程(即气相法生产MDP),后半段工艺与之前保持一致,反应过程连续化程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明显增强,工艺成本大幅降低。在利尔成功打通MDP路线后,MDP成为整个工艺的关键中间体已是大势所趋,成本优势与技术突破将促进MDP路线完成对格氏法的替代。未来掌握了MDP合成核心技术的企业将在行业中拥有话语权。年底,子公司广安利尔全力推进配套1.5万吨的MDP产能与原有草铵膦产线并线;年,公司的经营计划是全面实现广安甲基二氯化磷项目正常生产,并择机完成扩能,提升公司草铵膦产能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做好项目策划,全力完成*府审批,确保多基地精草铵膦等项目按规划落地。

L-草铵膦是未来草铵膦行业的发展方向,利尔化学已掌握合成关键技术

L-草铵膦(精草铵膦)比普通草铵膦能给种植用户带来“更速效、更彻底、更安全”的除草体验。草铵膦有两种光学异构体L-草铵膦与D-草铵膦;L-草铵膦是真正发挥除草活性的有效体,而D-草铵膦为无效体。L-草铵膦也称为精草铵膦或左旋草铵膦,是全球范围内目前为止唯一含有CPC结构的天然氨基酸除草剂,相较于敌草快、草甘膦、传统草铵膦等化学合成除草剂,L-草铵膦更加绿色环保,使用更安全。理论上L-草铵膦的除草活性是普通草铵膦的2倍、草甘膦的4倍。精草铵膦是将草铵膦中无效的的D-构型转化为有效的L-构型,理论亩用量将降低50%(其除草活性增加2倍),将有助于用药成本显著降低、药效提高;此外,精草铵膦比草铵膦的生物亲和性更优异、植物吸收利用更快速、减少进入环境的无效体。截至年3月,国内共有精草铵膦原药及制剂的登记证5个,分别属于山东绿霸、利尔化学、永农生物和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

L-草铵膦的合成难度更高,目前的L-草铵膦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种:①不对称合成法、②拆分法和转化法、③化学不对称合成。精草铵膦主要中间体合成工艺,涉及L-高丝氨酸,甲基亚膦酸二乙酯等产品工艺。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公司掌握了L-草铵膦的小批量生产工艺,工业放大难度仍然较高。

L-草铵膦“用量减半、活性倍增”的技术优势符合我国农药“绿色防控、减量控害”发展方向。年我国农业部提出《到年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近年来,农药行业仍面临着适应行业管理规章制度、环保常态化趋严以及全球经济恢复不确定性等因素带来的挑战,农药行业需不断进行产业升级与布局优化,以开发出更多安全、高效、低危害的产品品类,未来我国农药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是绿色防控、减量控害。L-草铵膦的优势在于用量仅为传统草铵膦的1/2,环境污染小且施药成本低,符合国家大力推进农药减量增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总方针。年精草铵膦已经占据中国原草铵膦市场15%的市场份额,较上年同期增长%,未来成长潜力巨大。目前,利尔化学、红太阳、山东亿盛等公司已公告了各自的L-草铵膦产能设计规划,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至年3月,国内拟建精草铵膦产能已超过12万吨。

利尔化学成为国内首家掌握草铵膦、精草铵膦大规模化合成关键技术的企业。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及公司自身的战略开发规划,年2月,利尔化学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科研小组开始对L-草铵膦不对称加氢法合成路线进行小试工艺的开发与优化,历时2个月时间,通过对不对称加氢法合成路线的评估,确定其工艺成本较高,工业化价值不大;同时,在年3月开始进行以L-蛋氨酸为原料的手性氨基酸法合成L-草铵膦的工艺开发与优化,历时2个月时间打通合成工艺。年5月,科研小组更换起始原料为L-高丝氨酸内酯盐酸盐进行L-草铵膦的合成工艺开发与优化;到年2月,完成了精草铵膦和唑啉草酯工艺的小试开发与定型,并进行了50L放大工艺验证,随后,利尔化学绵阳本部便开始精草铵膦的中试研发。年10月,公司取得精草铵膦生产许可,成为继日本明治和永农生物之后第三个在中国获得精草铵膦原药登记的企业,并宣布将进行00吨与吨的精草铵膦生产线建设。除此之外,子公司广安利尔也计划建设吨L-草铵膦。利尔化学计划推出三大系列产品金闲耘、金草威、金草欢,精草铵膦的成功登记标志着其在灭生性除草剂领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根据环评公告信息显示,利尔化学于年先后宣布绵阳本部进行1万吨与3万吨的精草铵膦产能建设,广安利尔也将建设吨/年精草铵膦产能。其中,广安利尔吨L-草铵膦项目(一期)原计划于年1月达产,据公司《年年度报告》公告,目前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草铵膦规划产能集中于国内,中国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年百草枯禁用后,国内厂商开始积极布局草铵膦生产线,实际生产产量有一个爬坡阶段。-年全球草铵膦产能集中释放,产量大幅拉升:巴斯夫吨、利尔化学1万吨、永农生物吨、济宁天盛吨等新增产能均将在此期间建成达产,对草铵膦供应格局形成较大冲击,草铵膦原药价格降至历史低位,市场进入重新洗牌过程:不具备技术、成本以及规模优势的企业将逐渐退出市场。近两年来,利尔化学、山东亿盛等企业积极布局草铵膦和精草铵膦,国内其他农化企业也纷纷上马草铵膦扩产计划,产能储备丰富,推进技术研发降低成本。但在国内环保*策要求趋严的大环境下,项目的审核时间仍然较长。据我们统计,截至年3月,全球草铵膦的名义产能已达5.39万吨,国外产能集中在巴斯夫和印度UPL,国内现有产能占比接近70%,还有大量在建产能。从开工角度来看,受年以来的疫情影响、成本上涨、突发不可抗力事件影响等,近年来海内外草铵膦供应波动明显。

草铵膦需求端:受让百草枯退让市场,转基因作物催生草铵膦需求

草铵膦适用领域广泛,应用前景广阔。草铵膦具有杀草谱广、低*、活性高和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可用于果园、葡萄园、马铃薯田、非耕地等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双子叶及禾本科杂草,如鼠尾看麦娘、马唐、稗、野生大麦、多花黑麦草、狗尾草、金狗尾草、野小麦、野玉米、鸭芽、曲芒发草、羊茅等等,也可防除藜、苋、蓼、荠、龙葵、繁缕、马齿苋、猪殃殃、苦苣菜、田蓟、田旋花、蒲公英等阔叶杂草,对莎草和蕨类植物也有一定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有望达到5万吨,远景需求量有望达到10万吨。据PhillipsMcDougall、KLEFFMANN以及中农纵横预测数据,草铵膦全球销售额从年的4.5亿美元升至年的10.50亿美元,8年CAGR高达11.17%,是增长最快的非选择性除草剂。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约4.5万吨/年,我们预计年全球草铵膦需求量有望增长至5万吨;据中研网预测,年草铵膦全球需将达到6.76万吨。据中农纵横估算,远期(5-7年后)随着新生代转基因的渗透、百草枯的禁用替代、复配制剂的增加和草铵膦价格下降,将增加不少于4.52万吨的草铵膦需求量,届时全球草铵膦使用量有望达到10万吨左右(L-草铵膦以折半计算)。

替代灭生性除草剂市场空间+草铵膦复配提升,打开草铵膦需求空间

在百草枯禁用和草甘膦抗性问题凸显的背景下,草铵膦需求空间打开。草铵膦兼具百草枯的快速作用性和草甘膦的长效性,一方面,百草枯因本身存在剧*性而被欧盟、韩国、巴西等国禁用,自年7月1日起,中国也已禁止百草枯水剂的销售和使用。按照公顷成本算,草铵膦成本是百草枯的2.8倍,假设草铵膦、草甘膦按照6:4的比例替代,全球40%的百草枯市场将有望被草铵膦替代;另一方面,经济作物大面积应用带来了除草需求变化,田旋花、刺耳菜、小飞蓬、竹叶草等部分杂草对草甘膦产生抗性,草铵膦除草活性发挥速度优于草甘膦,在杂草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地区可将草铵膦作为草甘膦的替代品。除此之外,草甘膦致癌风波导致其禁限用风险加大,越南、法国、德国分别在年、年、年禁用草甘膦,对草铵膦市场也会带来一部分增量。我们预测国内2-3万吨草甘膦原药、1万吨左右草铵膦有望受让百草枯退出的市场空间。

草铵膦复配带来部分需求增量。草铵膦的复配可以应对更多的除草需求,如草铵膦可与草甘膦、乙羧氟草醚、高效氟吡甲禾灵、丙炔氟草胺、敌草隆、西玛津和2甲4氯等进行配伍,可以起到提高防治范围、显著延长持效期、扩大杀草谱、提高环境兼容性等作用。根据出口和国际需求信息,草铵膦复配制剂需求增速约为4.3%,据AgroPages测算,复配除草剂领域中草铵膦的需求增量约在-吨左右。

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程度提升,草铵膦需求结构性改善

自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至今已有25个年头,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年9月发布的《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报告,年全球有26个国家和地区种植了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超1.9亿公顷。其中大豆和玉米为主要种植的两种转基因作物。

(1)大豆:大豆是全球各类作物中极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农药市场仅次于果树、蔬菜、谷物,列第3位,若排去由众多作物组成的果树和蔬菜(包括马铃薯、葡萄、柑橘、梨果及其他果树和蔬菜),大豆的农药市场仅次于谷物类;如果以单一作物计,大豆的农药市场列各种作物之首(谷物类还包括大麦、小麦、小米等)。同时,大豆也是世界第一个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亦为最大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大豆用农药市场销售额中,除草剂鳌居首位(占比41.60%),其后依次为杀虫剂、杀菌剂,分别占比33.20%、24.74%。

(2)玉米:转基因玉米全球种植总面积仅次于转基因大豆。据美国农业部门统计数据,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其95%以上的玉米为转基因玉米。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玉米生产国及二大玉米消费国,主要用于生产饲料,工业用途也增长迅速。在全球玉米用农药市场销售额中,据PhillipsMcDougall数据,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销售份额分别达到68.3%、19.8%、11.2%。

转基因将有效带动草铵膦需求增长,有望成为未来5年第一大需求增长点。年开始,艾格福、安万特、拜耳、杜邦先锋和先正达等国际企业相继推广抗草铵膦以及多抗转基因作物,促进全球抗草铵膦性状产品的商业化。年草铵膦转基因需求为1.2万吨,在草铵膦总需求中占比26%,年,转基因需求将达3.4万吨,占比提至36%。目前在转基因领域,草铵膦主要有四大需求:单抗草铵膦种子(主要为巴斯夫的耐草铵膦油菜种子和耐草铵膦大豆种子),大豆、棉花、玉米的双抗/三抗种子(三者带动需求增量占比分别为90%、6%、4%)。截至目前,全球草铵膦抗性基因已经导入水稻、小麦、玉米、甜菜、烟草、大豆、棉花、马铃薯、番茄、油菜、甘蔗等20多种作物中,在大豆、油菜和棉花等大田作物上渗透率高,商业化种植成效好。目前,草铵膦已成为除草甘膦外的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品种。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研发的抗草铵膦基因新产品推广应用和上市,特别是国内正在从*策层面有序推进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草铵膦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此外,复合性状已成为转基因作物开发的主流趋势。转基因作物具备的性状包括抗虫、耐除草剂以及多种性状结合的复合性状。年,具有堆叠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约8万公顷,相当于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2%。“抗除草剂形状+除草剂种子”是种子与农药销售的经典搭配,比如MON+草甘膦、TC+草铵膦。

复盘近五年来草铵膦价格走势:-年年初中国草铵膦行情大致呈“N字形”走势。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部分草铵膦小型企业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被迫停产,叠加趋于严格的环保*策,草铵膦开工率骤降。同时由于草铵膦技术壁垒较高、工艺复杂、环境污染较重,年国内几乎没有新增草铵膦产能投放市场。供需矛盾推动草铵膦在年年底最高上调至20.7万元/吨,全年均价17.39万元/吨。年,随着国内百草枯水剂全面禁用,作为替代品的草铵膦需求快速增长,草甘膦复配制剂应用增加以及抗草铵膦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也拉动了草铵膦需求。年,中国草铵膦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市场整体货源供应较足,但下游消化能力有限,草铵膦价格基本保持下行走势,年国内草铵膦均价17.99万元/吨。年,部分厂家加速扩产,市场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市场相对较为饱和,下游制剂库存较多,商家购买力较弱。供大于求使得草铵膦价格在年年底跌至10.30万元/吨,全年均价12.74万元/吨。年,受疫情影响,供应草铵膦中间体企业阶段性停产,草铵膦生产企业开工率较低,市场货源供应紧张,草铵膦价格涨至17.30万元/吨,全年均价14.46万元/吨。年,中间体供应能力一般,草铵膦整体开工负荷不高,市场货源更为紧张。草甘膦价格持续上涨推动替代品草铵膦需求上升,9月份原材料*磷价格上行推动草铵膦价格一路上涨,原药价格在12月达到38万元/吨的历史最高价,全年均价也达24.98万元/吨。年1-2月,随国内厂家产能逐步释放,行业开工率有所提高,部分生产商库存走高,草铵膦价格开始回调。截至3月5日,据卓创资讯数据,草铵膦原药价格大致在32.5万-33.0万元/吨(折百),该价格水平下草铵膦整体盈利水平仍十分可观。

进一步稳固氯代吡啶类主营业务的优势地位

利尔化学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氯代吡啶类农药原药和制剂的生产企业。*莠定、毕克草、氟草烟、绿草定属于氯代吡啶类除草剂,是内吸传导型、低*、选择性除草剂。目前,公司毕克草原药在国内的市占率达到60%左右、*莠定原药50%-60%、氟草烟原药20%-30%、绿草定原药达到90%以上。近年来,利尔化学持续通过合资方式和重要客户达成战略同盟,持续巩固其自身在氯代吡啶类老产品的市场地位。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除草效果好、*性低,市场前景广阔,利尔化学掌握吡啶类除草剂的核心生产技术。吡啶是含有一个氮杂原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由于吡啶环有较好的内吸性,常常可以在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活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性,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兽药行业的重要中间体,市场需求大,且对推动农化行业绿色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农化领域,吡啶类农药被称为第四代农药,具有高效、低*的特点;与人和生物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符合农药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含吡啶环的化合物已成为农药创制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吡啶类除草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可以统一划归为“氯代吡啶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都属于激素类除草剂,除草活性高,主要防治阔叶杂草。随着杂草的演替,该类产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自年陶氏益农推出第一个吡啶类除草剂*莠定以来,已经有10种吡啶类除草剂面向市场,销量逐年攀升。利尔化学的氯代吡啶类产品产销量稳居国内前茅,主要产品有*莠定、毕克草、氟草烟、绿草定。

利尔化学公司是继陶氏益农之后全球第二家成功掌握吡啶类化合物催化氯化系统集成技术的企业。公司持续对该技术进行优化,形成了稳定、成熟的规模化生产工艺与稳定的产品质量,具有国内最大的规模化生产氯代吡啶类农药原药和制剂的能力。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氯代吡啶系列产品中的毕克草、*莠定、氟草烟等除草剂产品,目前公司绵阳生产基地是国内最大的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系列农药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

吡啶类除草剂市场稳中向好,受到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除草剂行业之利尔化学研究报告草铵膦及氯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