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阳台植物常见害虫蟋蟀鼠妇马陆的识别与
TUhjnbcbe - 2023/4/22 19:07:00

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阳台植物常见蟋蟀、鼠妇、马陆的识别与防治。

怎样识别蟋蟀?

蟋蟀属直翅目蟋蟀科害虫。

常见的有大蟋蟀、油葫芦等。成虫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褐色至黑褐色。头圆,胸宽,触角细长。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颚发达,强于咬斗。足跗节3节,前足和中足相似并同长;后足发达,善跳跃;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产卵器外露针状或矛状,由2对管瓣组成。雄、雌腹端有1对尾毛。雄腹端有短杆状腹刺1对。雌性个体较大,针状或矛状产卵管裸出,翅小。分布广,食性杂,成虫、若虫均能为害多种花木幼苗和根。蟋蟀初孵若虫群居,数天后外出觅食,各自分别掘穴,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成虫具趋光性,昼伏夜出,雨天一般不外出活动,雨后初晴或闷热的夜晚外出活动更甚。

70.如何防治蟋蟀?

①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②糖3+醋4+白酒1+水2+0.1%敌百虫诱杀。

③饵料为麦麸豆饼、秕谷等,用药量为饵料量的2%制成*饵诱杀。

④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

⑤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倍液、%乐斯本乳油倍液灌根

怎样识别鼠妇?

鼠妇属甲亮纲等足目动物。以常见的卷球鼠妇为例,体长椭圆形,体长8~9mm,宽3-4mm。成体7节,体背灰色或褐色,体宽而扁,稍有光泽,成体每节左右各有1个褐色斑块,整齐排列,头部很小,嵌入第1胸节内;胸部稍宽大,每节生1对步行足;腹部小,各节向后趋窄。尾节末端多向后突呈“三角形”。有复眼1对,触角2对,第1对触角微小,共3节;第2对触角突出,呈鞭状,共6节。初孵幼体浅白色,具足6对,经过1次蜕皮后有7对足。鼠妇常以成、幼虫咀嚼取食幼叶,造成缺刻,重者可食光叶肉,仅剩叶脉、叶柄。鼠妇在砖块缝隙下、士土块下,夜出为害,以晚上22~24时、凌晨6~7时活动最盛。室温20~25℃、相对湿度85%时活动最旺盛。对圈肥及腐草有趋性,有负趋光性和假死性;受触碰或惊扰能迅速卷曲成球状,触、足均收缩入内,即“卷球”现象。

如何防治鼠妇?

①换盆时人工捕捉,集中杀灭。

②保持阳台清洁,清除多余的砖头、瓦块以及废杂物品。

③花盆四周或室内盆下撒石灰粉,形成隔离带。

④用50%锌硫磷乳剂量倍液,或25%西维因倍液喷射盆底等处。

⑤严重时对出土幼苗浇灌30%久效磷合剂倍液、20%蛆虫净乳油0倍液等农药,连用2~3次。

怎样识别马陆?

马陆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的一类有害动物。初龄马陆具3对足,发育2-3周后具7个体

节。1年内,经过7~10次蜕皮达性成熟,足及体节数目随之

增加。成虫体长20~60mm,圆而稍扁,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由多体节组成,背面具钙质背板。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颚各1对,眼为聚眼。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雌马陆卵白色、球形,外着透明黏性物质。卵多产在盆底的土表,卵成块状,卵外粘有一层透明的黏性物,每头产明约粒。马陆主要危害花卉的根部和嫩茎,细根和根皮被害后,导致枝叶枯*,甚至整株死亡;叶片被害后,造成孔洞和缺刻。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花盆底下的土表、潮湿的砖块或盆架缝隙处,白天隐居,夜晚爬出危害,爬行时移动速度快。在爬行中碰到物体时即将身体蜷缩成圆环状。隔一段时间又恢复原状继续危害。马陆的体侧腺可分泌出刺激性*素或气体,能引起人或禽类局部不适,严重者可致明显红斑、疱疹和坏死。

如何防治马陆?

①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②人工捕捉,集中杀灭。

③清除阳台多余的砖头、瓦块以及废杂物品。

④产卵高峰及孵化盛期土表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0倍液或40%辛·甲·高氯乳油倍液。

⑤虫量大时用50%锌硫磷乳剂量倍液、20%甲基异柳磷乳油倍液、25%西维因倍液喷射盆底或灌根。

小伙伴们,你家里养的花卉如何了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评论。好了,今天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欢迎转发分享。

1
查看完整版本: 阳台植物常见害虫蟋蟀鼠妇马陆的识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