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会犯错,作为家长,如果孩子犯错了,怎么办?有三种情况:
1,护犊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她还是个孩子。这样下去的结果是孩子越来越胆大包天,到后来无法收场。
2,惩罚。打骂或者训斥,让孩子内心产生恐惧。
3,适时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错在哪里,以及怎么样改错,今后如何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护短是害了孩子,打骂也是害了孩子。前者可以理解,后者许多人可能不大容易接受。一些家长认为严管就是厚爱,孩子只要犯错就立即严厉惩罚,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而且,这种严厉型家长常常一边责罚孩子一边还会说:看你下次还敢不敢?
毫无疑问,除了天生的犟脾气孩子,其他的孩子都会“服输”,告诉家长他们再也不敢了。但是,这种情况下,孩子其实是在向形势服软、认输,并不是真正懂得了错在哪里。一旦有了合适的土壤,他们还会故态复萌,犯下同样的错误,让家长怒不可遏,觉得孩子是屡教不改。
对此,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的解释是:“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所以,溺爱的家庭和过分严厉的家庭都会走出心理或性格上有缺陷的问题孩子。
这里,给家长朋友分享几种孩子犯错后适时教育的方法:
1,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比如孩子做作业喜欢拖延,那么到了睡觉时间就让孩子上床休息,第二天作业没有完成的苦果,老师自然会让他/她尝到;非要闹着吃冰棍,那就狠狠心让他/她吃一次亏,感冒或者扁桃体发炎要吃药或者打针,这种苦头吃过了孩子才会引以为戒。
明知道一件事不该做,非要做,就种错误必须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烫到了手,孩子才不会再去摸滚热的锅沿!
2,对于不小心做错的事,让孩子自己先想办法补救。比如作业本上弄上了墨渍,就让孩子自己去跟老师解释,并作出保证,这比家长去帮孩子打掩护或者不管不问要好得多。打掩护,孩子会产生依赖心理,不管不问,孩子就会觉得孤立无援,可能会在面对老师的责问时要么撒谎要么硬顶。
3,若是孩子不了解、不清楚的情况下犯了错,家长则要尽到告知的义务。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指引,很多东西是孩子不知道的,他们或许以为能做,这时候需要家长跟他们讲述正确的道理。比如说,有的孩子乐于助人,却不能分清帮助别人和爱管闲事的区别,给别人制造了麻烦而不知,家长就应该告诉他们区分的要点在于别人需不需要。好比老奶奶不想过马路,硬扶着她过去就是添麻烦了。
所以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断犯错、试错到改错、避免错误的过程,家长的帮助、约束和指引非常关键。
孩子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一犯再犯。你有什么高招?欢迎留言分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