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区大力推广田间生物防治
智慧烤房群
一体热泵烘烤系统
烟农回收地膜
*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理念上升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年,云南省*府印发的《云南省支持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策措施》提出,大力发展绿色烟叶,优化烟草产业扶持资金分配,加大对绿色生态烟叶的资金支持,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进绿色生态烟叶生产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生态特色优质烟叶品牌。
烟草是云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烟草绿色发展的关键在烟叶。*的十九大以来,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全省各烟叶主产区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绿色发展作为烟叶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在烟叶生产模式探索、植烟土壤保育、绿色高效植保、水肥高效利用、清洁智能烘烤等方面下功夫,使烟叶产业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取得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的显著成效。
在纪念云南省烟草公司成立40周年之际,记者随同云南绿色生态烟叶发展研究会工作人员深入烟区调查采访,了解云南烟草产业怎样走出绿色发展新路子。
推广绿色防控确保烟叶质量安全优质
“这些小家伙是生产益虫,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以前烤烟病*病可害苦了我们烟农。”云南昆明石林县长湖镇中叶烤烟合作社成员毕华忠说。毕华忠口中的“小家伙”就来自于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实施的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
“针对蚜虫这一全世界危害性最强的害虫之一,云南省烟草公司积极谋划、高位推动,前后启动实施了16个重点科技项目。经过20年的艰辛探索,突破了蚜茧蜂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难题,建立了蚜茧蜂防治蚜虫应用技术体系,开创了利用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的全新路径,解决了生物防治蚜虫的世界难题,推动实现了全国烟叶产区蚜虫防治方式由化学防治为主向生物防治为主的转变。”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组成员、副总经理尤辉告诉记者。
在玉溪试点开展的蠋蝽防治烟青虫和斜纹夜蛾技术,防治效果明显,他们组合应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技术,加大色诱、太阳能杀虫灯、斜纹夜蛾诱捕器等物理防控技术应用,着力提高烟叶安全性。
多年来,全省烟叶生产实现了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全覆盖。年以来,在烤烟和其他农作物上累计推广2.1亿多亩,直接受益农户达余万户。年,大农业蚜茧蜂放蜂.5万亩。推广食性诱剂近万亩、波尔多液.8万亩、免疫诱抗剂.7万亩、各种生物菌剂.2万亩、无人机飞防.9万亩、病*病快速检测技术55.9万亩,田间释放夜蛾黑卵蜂、蠋蝽、叉角厉蝽、益蝽等15.9万亩,捕食螨40.6万亩,全面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省局(公司)蚜茧蜂防治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研究员余砚碧向记者介绍,多年来,全省各地优化整合预测预报圃及调查点,应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收集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测报对象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联合省内外病虫害防治专家,建立及时互动的咨询服务机制,定期发布病虫害预测预报简报,为大田病虫害防治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依据。
推行清洁烘烤实现烟叶烘烤环保增效
如何遵循低碳环保、绿色循环理念,实现烟叶烘烤环保增效?
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总农艺师杨跃给出答案:推行清洁烘烤,致力于烟叶烘烤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实施烟叶烘烤提质增效重大专项,大力推行生物质燃料烘烤烟叶,不断探索电能、天然气等绿色能源烘烤,持续优化烟叶烘烤组织运行模式,促进全省烟叶烘烤绿色变革,提高烟叶烘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当前,全省各烟区种植的烤烟陆续进入采摘烘烤期。烟地里,烟农们熟练地采摘、捆扎、搬运烟叶;烤房外,烟农们开炉烘烤,烤烟烘烤工作紧凑而有序,在烤房群的另一面,一排排生物质颗粒燃料机器成为绿色烘烤的“新密码”,助力烤烟产业减工降本。
正在查看料箱还剩多少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烟农李正洪说:“今年烤房安装了外置式生物质颗粒燃烧机,只需要调节好机器的温度、湿度等参数,然后倒入生物质燃料就可进行烘烤,不但省心,而且烘烤出来的烟质量还好。”
记者了解到,生物质颗粒燃料主要以烟秆、锯末、秸秆等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生物质颗粒机挤压制作成颗粒状燃料,不仅易于存放,而且干净卫生,能够大幅降低烘烤过程中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有效实现了“绿色烘烤”,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近年来,云南省在公路沿线、烟农接受度高、种烟积极性高且稳定的核心烟区,规划布局生物质燃料烤房。启动烟叶烘烤提质增效重大专项,申报密集烤房生物质颗粒燃烧装置等5项地方标准。截至年,全省推广生物质燃料烤房座,覆盖烟田.1万亩,占全省25.3%,应用生物质燃料42.2万吨,替代原煤54.3万吨。同时,试点推广电、天然气、醇基烤房共座。
经过多年努力,已探索形成代加工、置换、商品化购买三种生物质颗粒生产加工和组织供应模式。代加工模式是合作社建好生物质加工厂,合作企业负责技术和设备维护,引导烟农自主回收烟秆等生物质原料,约时定量定点送至合作社加工,合作社收取燃料加工费用,供应生物质颗粒;置换模式是烟农自觉收集烟秆等生物质原料,到合作社加工厂置换生物质颗粒;商品化购买模式是合作社加工厂组织人员收集、购买烟秆等生物质原料,加工成生物质颗粒,并以一定的价格出售。3种模式的构建不仅实现了原料加工本地化,降低推广应用成本,还构建了以烟秆和作物秸秆为主的循环经济模式。
省局(公司)烟叶处烘烤总监徐鸿飞告诉记者,从年开始,昆明、保山、文山、香料烟公司等陆续探索出了生物质、太阳能、电能、天然气等烟叶烘烤模式,为全面推广绿色能源烘烤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借助云南绿色生态烟叶发展项目实施契机,年,云南省开始示范推广应用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烘烤;年,开始新建密集烤房,必须是清洁能源烤房才予以补贴,引导烟区群众积极利用清洁能源烘烤烟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生物质能源烘烤实现了燃料的自动化供料和全自动化调温,降低了烘烤用工50%以上,提高了烟叶烘烤工艺执行的准确性,减少了烟叶烘烤损失,促进了烘烤质量的稳步提升,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明显;烘烤后排放的污染气体及烟尘量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别降低36.51%和98.87%,烟尘量降低57.60%,促进了烟秆、秸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生态效益凸显。
实施土壤保育促进植烟土壤地力恢复
不久前,由玉溪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牵头组织的重大项目“连作土壤生物肥力和烟草抗病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应用”研讨会在玉溪市举行。与会专家就相关技术研究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论证探讨,对项目实施以来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下一步推广应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
该项目以“土壤生物肥力提升、烟株抗病性增强”为主线,融合“营养协同控病”的科学理念,开展了以豆替菜增加固氮、改进施肥和优选固氮菌培育土壤生物肥力、新型寡糖复配诱导烤烟抗病三大核心技术模块的研发。历经2年时间的联合攻关,该项目取得了一定成果:创建了基于“物力、化学、微生物”的土壤潜在供氮能力评价分析方法;筛选出蚕豆“双高”(高适配性和高效高氮)根瘤菌;研发应用了炭肥一体化提升基础地力技术;创制出3种基于聚合度可控生物酶解技术的新型寡糖复配免疫调节制剂。
在位于玉溪抚仙湖流域的项目示范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实施后示范区内大幅降低了氮肥施用量,烤烟产值提升30%。此外,配合蚕豆秸秆直接还田或增施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能够提高烟株抗病性和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提升基础地力。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林杉介绍,示范区烤烟生长优势明显,病害较轻,烟叶产质量提升在10%左右,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初步实现了养分调控和病害防治协调统一,走出了一条土壤健康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
玉溪市局(公司)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项目组将持续深入探索,完善单项技术研究,做好技术集成示范,探索“药肥一体”实践路径,为助力烟农增收、生态环境减负和乡村全面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保障作物得到良好的生长。云南省局(公司)深知,一旦土壤环境受到破坏,修复起来需要付出巨大代价。多年来,省局(公司)以提升烟叶品质为中心,依托土壤保育重大专项,严格落实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突出抓好轮作,优化施肥技术,全面施用有机肥,推进减量增效施肥,落实好土壤改良技术,确保烟田用养结合,不断培肥地力。
“全面推行化肥减量施用,将烤烟轮作作为烟叶生产十大重点技术之一。”省局(公司)烟叶管理处处长邓云龙说,各烟区积极调整烟区产业结构,做好烟叶轮作规划,选择油菜、小麦、豆类等对烤烟种植影响较小的作物作为前茬,扩大光叶紫花苕等绿肥种植深翻示范面积,对冬闲地进行深耕晒垡,促进烟田地块轮作率稳步提高。年,全省种植绿肥并压青32.81万亩,冬翻/深耕.04万亩,轮作种植万亩,占85.4%。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局(公司)大力推广高效安全肥料,不断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补充完善植烟土壤数据库,因地制宜制定肥料施用配方,基本实现植烟区域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通过肥料施用机械研发与应用,推进机械深施和追肥技术,减少肥料养分挥发和流失。利用滴灌施肥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化应用,提高肥料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调整基追肥比例,推广分期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叶面肥、生物肥、土壤调节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年,全省开展水肥一体化应用56.9万亩,推广膜下小苗节水移栽.9万亩,亩均化肥纯氮施用量持续减少,有效降低了化肥的影响。
同时,云南省局(公司)还加大秸秆还田与有机肥施用,示范应用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积极开展烟用高效有机肥生产应用,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支持合作社生产有机肥,引导烟农积造施用农家肥,补贴商品有机肥施用。年,全省合作社开展有机肥工程化生产17.24万吨,施用有机肥及农家肥.11万亩。
加强污染治理保护烟区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围绕打造美丽乡村目标,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开展烟用残膜回收利用,大力开展清洁化生产,推进生产物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降低白色垃圾污染,净化乡村环境。
记者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烟区,看到南涧镇正在开展对移栽后回收的废旧地膜再利用的工作,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助农增收。据南涧县局(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烟用残膜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土壤结构,传统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分解或降解,特别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残留的废旧地膜污染会越来越严重,直接破坏土壤的原有结构,影响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农膜残留量增多,土壤中水分的渗透量就减少,造成土壤的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破坏烟田生态环境,影响烤烟根系的生长发育。通过残膜回收,给烟田进行了“排*美颜”,减少残留,保护生态环境。
“自年在曲靖试点推广废旧残膜回收利用,年出台废旧残膜回收利用补贴*策以来,已逐步构建起了‘烟草补贴、烟农拾捡、合作社回收、公司加工’的烟地残膜回收加工再利用模式,既保护了环境又提高了地膜的利用率。在集中采购地膜时,按照‘谁供应、谁回收’的原则,约定地膜生产厂家必须对供应地膜实行全部回收,供应地膜厚度不得低于0.01毫米。”省局(公司)烟叶处副处长张宏介绍。
各烟区根据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适时开展回收,低海拔气温高的地区在中耕培土后集中回收,高海拔冷凉地区在烟叶交售结束后回收。利用地膜回收专项补贴,加大*策宣传引导力度,组织动员烟农回收残留地膜,在田间设置残膜回收点,由合作社组织集中回收地膜并送至对应厂家。
大理、曲靖等地的合作社建立了废旧地膜回收处理厂,将废旧地膜加工成水管、菜篮等日常用品,不断完善回收加工体系,促进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推动烟叶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年,全省推广0.01毫米地膜.97万亩,回收地膜面积.99万亩,资源化利用.99万亩,分别占地膜烟的比例为96.7%、92.8%、76.1%。
同时,做好生产物资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健全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组织运行机制,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绿色生态烟叶发展补助资金的引导作用,构建“烟农+合作社+第三方机构”的回收处理模式。在田间设置简易回收桶和集中堆放点,引导烟农自觉将使用完的包装废弃物投入其中,在烤烟移栽结束、中耕揭膜培土、封顶打杈等关键农事结束后,集中取出送至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放多少、回收多少”的原则,对照生产物资供应台账数目据实回收,回收后统一交由第三方机构集中处理。县级分公司定期开展田间卫生检查,抽查核实烟农、合作社、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回收台账与痕迹资料,将考核结果纳入烟站烟叶生产考核,并作为兑付烟农、合作社、第三方机构相关费用的主要依据。年,全省计划开展物资包装等废弃物清除.82万亩,兑付补贴资金万元。
此外,省局(公司)还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依托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STP)项目,在废旧地膜和生产物资包装物等白色垃圾回收利用的基础上,加大考核力度,做实烟花、烟杈等烟株残体清除,及时清理杂草,保持田间卫生,开展以烟叶生产全过程管理控制为中心的烟叶清洁生产方式。年,STP项目覆盖13个州(市),27个烤烟整县/2个晾晒烟整县、44个整站(点)。(陈鑫龙周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