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山东同乐堂中医馆主任中医师杨献春
人们在感到身体不适时,经常用到“上火”这个词来形容:牙痛说是“上火”,眼睛红肿、口角糜烂说是“上火”,小便赤*、大便秘结也说是“上火”。上火,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实,“上火”是中医专有名词。
中医认为,在人体内有一种看不见的“火”,它能产生温暖和力量,提供生命的能源。如果失去制约,火性就会浮炎于上,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要避免上火,首先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避免熬夜,定时定量进餐,不为赶时间放弃一顿,也不为一席佳肴而暴饮暴食。其次,多吃清火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瓜、橙子、绿茶等。胡萝卜对补充人体的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疗效。平时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于油腻性的食物。最好少吸烟,少饮酒。此外,还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受到刺激而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口干、舌烂、唇裂、目赤、耳鸣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作“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称作“中焦火”,把便秘、尿赤、阴痒等偏下部位的称作“下焦火”。按脏腑开窍来分,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人体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盲目用药,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选用中药,以达治本目的。
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片、牛*解*片等药泻火,用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近年来,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配制成小水丸,预防上火效果不错,有些家长上火擅自加大剂量也吃孩子的药,同样取得较好疗效。若见“火”就用泻下药,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反而损伤小儿的消化功能。所以应请医生进行规范调理。
专家介绍:
杨献春,主任医师,教授,医院主任医师、山东省知名专家、济南市名中医、首批山东省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济南市卫生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科技兴医标兵、济南市医界楷模,研制开发的“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由药厂生产,在全国推广应用。副主编著作3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20余篇;多项科研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济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医45年,中医理论基础扎实,在医疗工作中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擅长治疗小儿各种咳嗽(咽炎、喉炎、鼻后滴漏、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引起的咳嗽)各种发热性疾病,口疮,遗尿,肠系膜淋巴结炎,抽动症,顽固性荨麻疹,厌食症,消化不良及小儿疑难杂症。还擅长内科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妇科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色素沉着,痤疮等。
扫码看《中医百家讲坛》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