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带你识中药明明白白我的参澎湃在
TUhjnbcbe - 2023/8/20 21:25:00
<

冬季到来,

人们都会想到

“冬季进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进补,

就会联想到“人参”,

其实中药里有很多种参,

不止人参一种,

比如人参、丹参、*参、西洋参、

南沙参、北沙参、太子参、玄参、苦参。

那么,这么多种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们的功效相同吗?

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下面,我们就逐一去了解一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鲜人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晒参

|图片来源于网络|

红参

(一)人参(《中国药典》记载)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栽培者称为“园参”,野生者称为“山参”。

园参经晒干或烘干,称“生晒参”;

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

经水烫,浸糖后干燥,称“白糖参”或“白参”;

蒸熟后晒干或烘干,称“红参”。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丹参

(二)丹参(《中药大辞典》记载)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

(三)*参(《中国药典》记载)

*参为桔梗科植物*参、

素花*参或川*参的干燥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洋参

(四)西洋参(《中国药典》记载)

西洋参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沙参

(五)南沙参(《中国药典》记载)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干燥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北沙参

(六)北沙参(《中国药典》记载)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子参

(七)太子参(《中国药典》记载)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玄参

(八)玄参(《中国药典》记载)

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苦参

(九)苦参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种参的功效差异和临床适应症

“人参”能够大补元气,

适合于大病、久病、失血、

脱液所致的元气欲脱,

可以回阳救逆,还能生津安神、

补脾益肺、安神益智。

如身体虚弱,面色苍白,

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等症。

但12岁以下的小儿、肝经火旺、

正气不虚者不宜用生晒参。

“红参”是把人参蒸熟后晒干或烘干,

经过了熟制,除了补元气、生津安神的作用外,

药性更温、火力更大、劲道更足、功效更持久,

温补阳气、养气血的功效更近一步,

更适合体质虚寒、偏阳虚之人。

如经常怕冷、手脚不温、眩晕倦怠、

疲劳气短、阳痿尿频等症。

“丹参”性微温,

是活血祛瘀的良药。

适用于血瘀、血热、瘀热互结引起的各种病证,

如冠心病、月经不调、痛经、外伤、肿瘤等病。

“*参”性平,补气药力较人参弱一些,

具有补血补气的功效,

尤擅长补肺脾之气,用于肺脾气虚不足。

“沙参”性凉,有南北之分,

功效相近,“南沙参”用于外感热病后咽喉干痛,

“北沙参”用于肺气阴不足久咳不愈。

“西洋参”性凉,可养阴清热,

男女老幼四季皆宜。

优点是补气养阴、润养五脏,无温燥之弊,

适用于肺虚久咳、咽干口渴、阴虚内热等症。

“太子参”性平,补益之力远不如人参,

以益气生津为主,

用于脾气虚弱、胃阴不足之证,

可用于气虚易上火之人,

适用于小孩子和老年人气虚病人,

为清补佳品。

“玄参”性凉,

能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散结,

用于热入营血、热病伤阴、咽喉肿痛等症。

“苦参”性寒,能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非滋补之品。

多用于各种皮肤病症。

虽然都是“参”,

但各有各的特点和长处,

任何一种中药,在临床使用时,

都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

舌脉辨证后对症下药,

方能直达病所、药到病除。

|作者简介|

林钐

副主任医师

医院肾病科主任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考官,

上海市科学技术专家库专家,

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委会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精准医学分会青委。

长期从事肾脏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

师从国内多位中西医肾病大师,

是“丁氏内科流派徐嵩年学术思想”传承人,

全国名老中医陈以平教授的名中医工作室成员。

擅长蛋白尿、血尿、膜性肾病、

IgA肾病等各种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

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

高血压肾病、尿路感染等的诊治。

尤其擅长治疗膜性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应用纯中医疗效显著,多数病患可获临床痊愈;

对慢性肾炎最常见类型IgA肾病,

病理轻者中医治疗,

病理重者中西医结合治疗,

延缓肾病进展;

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衰,

中医联合西医一体化治疗,

凸显中医疗效,解决西医不能之难题。

主持开展了中药高位结肠透析的新方法,

延缓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血透、腹透的时间。

还擅长“脾肾双补”,重视先后天之本,

对中医养生保健调理虚损病有独特疗效。

参编《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

《常见肾系疾病的中医预防和护养》、

《陈以平肾病治验传薪与临床研究》、

《徐嵩年学术经验集》等著作五本。

主持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等课题3项,

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二十篇。

研究成果参与获得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医院“优秀青年医药技人才”、

上海中医药大学首届“海外中医中心人才”、

上海市首届“杏林新星”,

上海市“医苑新星”等荣誉。

作者

林钐

配图

林钐张小妍

校对

丁宇张小妍

排版

闵勇陈亦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带你识中药明明白白我的参澎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