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腾冲界头多元融合发展烟农降本增收
TUhjnbcbe - 2025/1/2 18:05:00
白癜风口碑好的医生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腾冲市连续十年烟叶产量基本稳定在12.5万亩、35万担左右,户均年收益从年2.08万元增至年的7.16万元,年平均增幅24.4%,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年以来,在腾冲市委、市政府支持和保山市烟草部门的推动下,腾冲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规划实施了界头镇顺河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探索推动现代烟草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的新路径、新模式,通过产业综合体建设,推动烟叶转型升级、烟农持续增收和烟区长久稳定,建成“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现代农业发展典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运行模式

顺河综合体试点区建设采取传统订单模式,由合作社、村委会作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村委会向农户个人对土地进行租赁后,合作社再向村委会整体承包经营;采取“烟草+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烟农)”的运行管理模式,在不影响烤烟生产的前提下,合作社自行组织烟农种植蚕豆、生态油菜、玉米、羊肚菌等农副产品,并由村委会或合作社作为市场主体与多元农产品购买者签订购销合同,打造烤烟与多元产业“双合同、双订单”模式,同时烟草公司积极帮助合作社与相关企业及客户签订订单,保障产品销路和烟农收益。

项目背景

区位优势。界头镇位于腾冲市北部边境,沿高黎贡山西麓走向,属龙川江源头上游怀抱中的“花园盆地”。全镇最低海拔米,最高海拔米,年降雨量至毫米,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多天,全年日照时数小时,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历来是腾冲最大的优质烟叶原料生产基地,年收购量13万担左右。顺河社区作为界头镇核心烟区,自然生态条件好、烟叶风格特色明显、工业原料需求旺盛、烟农素质技能优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规模连片程度高,辖区内有烟水工程82件、机耕路12条、烤房17群座、农机具台(套)、无人机3架、杀虫灯55台(套)、智能化分级设备2台,进行综合体试点建设的条件优越。

挑战性。结合腾冲烟叶产业实际情况,当前制约烟田、烟农稳定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困难,流转成本高,流转基础不稳定,经济作物与烟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种烟成本升高,比较效益不明显;烟农流失严重。近三年来,农村外出就业的步伐加快,从事烟叶种植者日趋老龄化,经统计,腾冲市年种烟农户有户,年下降至户,流失烟农户,年平均流失率10.87%,与劳动强度大、劳动密集型的烟叶产业不相匹配。

必要性。当前,土地流转困难、种烟比较效益降低、烟农队伍老化流失及“在哪种烟、谁来种烟”等问题均对腾冲烟叶产业的稳定发展造成强烈冲击。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开展综合体试点建设,是对烟区各项产业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及降低流转成本,促进烟农增收,是从根本上解决烟农流失问题,稳定核心烟区,助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主要做法

土地集中流转经营。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要求,在综合体试点建设区域内以村委会和合作社作为土地流转主体,先由村委会向农户个人对土地进行租赁,签订租赁协议,然后合作社再向村委会进行整体承包,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同时辅以烟农自主流转,全面加强土地流转的合理性及集中连片经营程度。严格遵守《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切实将基本烟田规划纳入政府大农业规划中,有效整合了腾冲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年共规划综合体面积亩,种植烤烟亩,推动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亩、租金每年元,村委会集中流转亩、租金每季度元。

烟叶+N产业融合:核心产业。综合体建设区内烤烟主业种植K品种,烤烟前茬选种生态油菜、蚕豆以及羊肚菌,后作选种玉米和大白豆,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烟田和烟用设施的利用率、产出率和生产率。大力推广实施专业化、机械化育苗、植保、机耕、中耕培土、烟夹编烟和生物质烘烤,上部4至6片充分成熟一次性采烤,采烤一体化等技术措施,提高了服务效率和实用技术的到位率,并以产业综合体为中心及向周边辐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行STP管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实施烟蚜茧蜂防治技术、无人机飞防技术、烟用废弃残膜回收、农残快检,有效控制烟叶农残;田间插放诱捕器,设置太阳能杀虫灯,配套农药保管箱、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箱,推广生物质燃料烘烤,引领全市烟叶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在试点区域内开展保山烟草抗土传病害的复合型微生物菌肥开发与应用、基质伴菌对烤烟根茎性病害的控制、烟草青枯病生防菌的高效筛选和优化研究试验、土壤保育定位试验、高有机质酸性植烟土壤有机质矿化规律及调控技术、生物炭海藻肥提质抗病机理研究及在保山烟区推广应用、保山市烤烟新品种小面积试验示范等科技项目试验,强化了综合体科技创新力度,为来年技术推广奠基了基础。

配套产业。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与区域内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协调发展,为试点区域提供商品精制有机肥用于改良植烟土壤条件;同时鼓励农户回收烟秆、油菜秆等秸秆约39吨,用于辖区内生物质燃料颗粒加工,实现了“秸秆—生物质颗粒—烟叶烘烤/燃料”的绿色循环模式。年生产精制商品有机肥57.2吨、生物质颗粒吨。

同步产业。依托腾冲市委、市政府计划打造顺河社区“四位一体”旅游小镇项目,充分利用区域内生态油菜等特色农产品展示、顺河古桥、规模连片菊花和烟叶种植、国际马拉松跑道、油菜花节等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增加烟农收入。

综合设施。有效利用区域内育苗设施平方米种植鸵鸟菜,密集烤房20座进行羊肚菌烘干作业,使用农机具88台、烟水工程65项进行蚕豆、烤烟、油菜和万寿菊的种植作业,提高了区域内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和产值输出。

资源共建多元产品营销渠道。综合体试点区域内种植生态油菜培育出了“蚜茧蜂”菜籽油品牌,具有2.5升、4升、件装、礼品包装四种形式,与蒲荣农业建立了线上销售平台,实现销售额4.8万元;同时在《经济研究导刊》上发表文章《开发蚜茧蜂牌菜籽油有望补齐腾冲油菜短板》,在省、市局(公司)网站、保山日报等平台发表信息,提升了综合体建设及其产品的宣传效果。由村委会与上海成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亩蚕豆收购协议,组织烟农开展优质蚕豆订单生产;由合作社牵头,与保山华大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民食用菌公司、腾冲花海食品有限公司签订羊肚菌亩购销合同,与29位卷烟零售客户建立了线下销售终端,稳定了综合体内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保障烟农收益。

推动数字烟草建设。综合体试点区域内合同网签率%,地理信息采集覆盖率%,试点开展烟叶智能化分级亩、智能化分级.3担,烤收协同实现新突破,迈出了重要一步,为下步全面开展智能化分级提供了成功经验。

合理配套政策强化产业扶持力度。配套扶持政策,加大对综合体内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整合政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土地流转补贴项目,对项目区设施进行完善,并对烟农合作社集中流转5年以上的植烟土地给予元每亩补贴,投资万元建设沟渠2条、机耕路1条;争取国家政策,对经营主体按照基准利率给予全额贴息补助;争取行业政策,对相应的土地流转、设施设备建设等给予补贴,对烟夹、无人施药飞机、智能化分级进行配套,在土壤保育、绿色防控、清洁生产等科技项目实施给予支持;积极争取、引导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支持、引导种烟主体加大烟叶种植保险投保力度,增强抗御风险能力。

主要成效

项目实施规模凸显。在综合体试点建设区域,鼓励烟农自主流转、引导合作社(村委会)集中流转土地1亩;年主业烤烟种植面积亩,占比总规划面积达53.51%,轮作地块面积亩,轮作比例高达86.88%,种烟农户户,户均种植19.12亩,同比非产业综合体区域户均增加2.65亩;非烟产业:种植蚕豆面积亩、生态油菜面积亩,羊肚菌亩,种植玉米亩、大白豆亩,姬松茸4亩,水稻30亩;培育职业烟农60户,占比54.55%;配置无人机3架、太阳能杀虫灯55个、农药保管箱60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箱个,全面实施烟蚜茧蜂防治技术并延伸到大农业中,%实现绿色生产;配套智能化分级设备2台,实现智能化分级收购零突破;机械化育苗、植保、翻耕整地、起垄覆盖率%,中耕培土机械化率达84.8%、烟夹编烟率%、生物质燃料烘烤率%。

减工降本成效显著。大力推进专业化服务和机械化作业,降低烟农用工成本;全面推广生物、物理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经统计,综合体内烟叶生产亩均用工17.5个,较大面积生产约减少3个工。

产业工人培育成功。通过产业综合体建设,积极培育产业型工人20个,实现务工收入59.45万元,人均收入2.97万元。

烟农增收效果显著。年顺河烟区产业综合体烟叶交售均价每公斤31.02元,较周边烟区高3.19%;烟农种烟收入.42万元,亩均收入.33元,同比增加元,增幅10.64%,户均收入9.05万元,同比增长3.1万元,增幅52.1%。非烟产业中:种植蚕豆28户,占比25.45%,总产值.75万元,亩均收入约5元;种植羊肚菌68户,占比61.82%,总产值万元,亩均收入约2万元;种植生态油菜户,占比%,总产值.64万元,亩均收入约元;种植玉米户,占比90.91%,总产值.37万元,亩均收入约1元;种植大白豆70户,占比63.64%,总产值46.33万元,亩均收入约元;姬松茸总产值19.6万元,亩均收入4.9万元;水稻总收入3.31万元,亩均收入约1元;农户参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务工收入55.79万元。综合计算烤烟+多元产业亩均产值已经达到.33元,烟农增收效果显著。

来源:保山新闻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腾冲界头多元融合发展烟农降本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