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端正态度,极地物种亿万年来的进化演变单单靠多代驯化、扩繁只能极大程度的降低养护难度,而无法到达你臆想中的那种境界。初期每当遇到困境我们都会鸡汤,新手:“噢,一回生二回熟,总结经验,下次一定会成功,嗯嗯”,老油条:“其实我的要求真的很低,只要能够看到开花就满足了,死了就再买喽,哈哈”,或者灵机一动念想转移的:“都怪卖家啦,问问题爱理不理的,难道商家觉得所有买家都应具备养护常识?”但扪心自问下,植物永远养不到心里的目标体积,总死在初步的那一刻,我们真的会在死了买买了死的死循环中寻得快乐?起步阶段有种种问题与无奈,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愿意进一步学习、投资,那一切迎刃而解。(感谢llthlhwwdz22的素材)
或许你是一个宽容的买家,不会因为入手断了一片叶子折了一根枝条或者几个月后垃圾桶了就找卖家一哭二喊三上吊进行维权行动。但谨记无论何时,在没做好知己知彼前,请不要浪费金币,即使你有理有据,卖家也愿意退款,但最终不开心的依然是你。现在进口植物五花八门,很多都带有异域特性,国内的常规经验在很多细节问题上已经无用武之地,当你无法找到同类资料,也没有先行者提供参考的时候,与其侥幸拿着金币被动的空手套白狼,还不如自己翻墙查资料,国外成熟、公开的资料相当多。你说:“天书,看不懂。”,当翻译机是摆设么?你说:“翻译后颠三倒四的”,愿意学习永远不难,最笨的逐字逐句拆开,看懂耐热还是抗寒、喜酸性还是耐碱性、何时休眠哪天开花等等最基本的习性就可以了,不需要你翻译成工整的教科书。最终才是用金币买植物、买植材、买药剂等等,买花永远只是印证你功课是否做到位的最后一步,自始至终你都把事情反过来干自然会措手不及。
◎空间=支架
家里有空间的直接上暖棚或超市货架,露天有空间的搭个阳光房,精力旺盛的租个大棚。
◎降温=空调
无论是耐暑性差还是耐寒性差的植物都避不开温度这关,你说:“冰箱里养企鹅有啥意思?”一者,不是人人都有时间物力去极地看动植物,二者,你收藏一千件衣服鞋子在旁人看来也是不可思议,既然成为爱好就不要抱怨,做就要做好。在低地情况下,国内即使是东北的夏天也相当炎热,有海拔优势的毕竟是少数,外国高山植物扩繁这么多年,难道只有那些少数有地域优势的玩家在玩?如果这样小众,那商品去除海购运费的原价怎么可能这么便宜?因为现实中他们并不都是露天养护的,有设备助攻就没有地域限制,所谓人民币玩家是也,其实较之那些每年因为气候问题扔垃圾桶的植物总金额至少可以付两年电费了。就以今年我的操作实例为参考,江苏为三级阶梯电价,无锡阶梯以年为单位,两月缴费一次,夜温25℃以上后空调必须开启,温度不需要太冷,维持室温在24℃左右,一天隔一天用冰盒弥补4小时暖棚的冷量,给持续工作的空调一个喘息,6~7月的电费依然在第一阶梯内,比之过去几年额外增加了不到,8月高温开始逐渐退去,每日用电量锐减一半,可预计8~9月的降温费会更少。出去游玩突然停电设备如何重启?一者,物联网空调已经出现,未来会有更多品牌加入这个行列,二者,WIFI智能插座也早已出现,老式空调插上这个就能实现物联网功能,即:用红外线控制的设备插上就能联网,然后手机APP跨区远程操控。但这类插座显然处于起步阶段,预设的编码不够多,兼容的品牌还不够多,有时灵时不灵或直接无效的情况,需要过几年技术才能成熟。可能你觉得单靠一个程序无法了解家里具体情况,觉得心里没底,那只要额外装个监控器就可以了,监控器的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光照=全光谱植物生长灯
多数高山物种需要较强的光照,但在高海拔环境加持下即使一天下来地表温度依然是冷凉的,低海拔的城市环境显然除了秋冬外并不符合这要点,但它们的生长期只在春夏,此时温度不断攀升,阴雨连绵下植物严重徒长,通风再不跟上的话团灭在即,普通养护以往都是各种疲于奔命。全光谱植物生长灯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空缺,国际上早就有成熟、廉价的LED生长灯在贩卖了,但国外是国外鞭长莫及额,国内肯定有同类东西,毋容置疑以前全用农业上了,现在越来越多的童鞋加入养花大军后,厂家发现商机出现后才拿出来卖的,我想多肉方面应该为此做出了杰出贡献。在没有适合的生长灯前,爬虫灯具成了最佳首选,植物要晒太阳,动物自然就要,非针对性设计效果自然有折扣。其次是草缸的水族灯,色温等等设计都是为了增加穿透力,如果光线不足就无法劈开水的层层阻隔到达底部水草区,半路上就会被藻类全部吸收然后爆藻,可单用来养植物就温度太高了,而且是个高价易损的电老虎。至于那些颜色感人设计不完全的植物灯长时间照射是对人有害的,自然不在选择范围内。自己也是经花友介绍才了解到的“某某全光谱LED植物生长灯”,但当时没有立即去买,因为追评都是一两个星期最多一个月就在报喜的,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直到出现3个月的满意追评后我觉得时机成熟了。经过2个多月纯灯养观察后,一些徒长发白的植物在1星期不到就能恢复绿色并恢复生长,这点可以确定灯具的有效性,而2月后将纯灯养的植物搬到太阳下照射一日,在灯下长出的叶片枝条并没有萎蔫,其状态和以前太阳养护的相同,这点可以确定植物在灯下确实生长良好,并非是脆弱、病态就比徒长好些的组织。灯具所需数量以及悬挂的高低要按不同物种进行增减,一般都会拿光照强度这个指标做参考,实际这样子过于笼统,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对光的需求不同,细节上就需要你仔细观察了,如果各方面养护都到位,植物又处于生长旺期,但依然不长也没有徒长,又不是生长迟缓的物种,那问题就出在光照上,说明当时光照在光补偿点上勉强及格,因为只有到达光饱和点植物才会生长良好,严重超出时就会晒焦、枯萎,人造光源还是挺温和的,使用得当这类问题很少出现。
◎光照=爬虫UVB灯
紫外线按波长粗略分为ABC三个等级,UVA波长最长,长期照射会有副作用,在太阳光下UVA的比例远高于UVB,防晒霜因此而生,户外杀虫灯靠此吸引蚊虫,结合电网等进行扑杀;UVB波长中等,适当照射可促进生物生长,比如爬虫中喜晒太阳的陆龟、蜥蜴没有吸收足够UVB就会出现甲壳畸形、软骨病等等不可逆疾病;UVC本不应该出现在地球上,这是波长最短,但有瞬杀能力的大杀器,第一时间就会被地球的臭氧层完全吸收,因为紫外线使用后不会有残留,人类需要它来消毒所以才被制造出来,医院、食品厂等用的杀菌灯即UVC。紫外线灯是快速消耗品,不同于植物生长灯等特殊灯具,即灯管寿命未尽还能点亮,但已无紫外线成分,这点仪器可以检测出来。爬虫中质量好的UVB灯寿命为一年,质量差的只有几个星期,并且释放UVB的同时还会产生UVC,而技术合格的只会单产UVB。补光灯下生长出来的植物感觉偏绿一些,没有太阳下的有质感,思考下应该就是缺少紫外线的问题,不过这对很多物种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太阳内不光包含了对植物有益的部分更多的是抑制和破坏的波长,特别是在幼苗期尤为明显,因此补光灯是一个很好的过度。UVB灯按强度有雨林型与沙漠型两种,雨林型最适合长期使用,循序渐进比蛇吞象好,之前实验过一次,一天开6小时,植物的色泽有明显改善,建议喜欢养强光照物种的童鞋额外增加1~2盏UVB灯。
◎灯具升降=证件伸缩扣
灯管型显然比灯泡型更加整齐,特别是用支架养植物,灯管型灯具都是固定在顶部的,但植物是动态的,会不断变大、变高,即使是很矮小的物种,也会有很高的花葶,毕竟是人造光源过早架高效果会变差,如果能够随时调节高度就好了。翻阅文具用品时看到“证件伸缩扣”,噢!这不就是我要的东西么!绝对是懒人高度调节必备品,固定会缩进去的绳索只要夹个夹子就行了。
◎开关=智能定时插座
灯具是插在有独立开关的排插上的,每天早上7:30~晚上21:30照射14小时,靠定时插座自动开关,这类插座可以细化到按星期定制开关组,每个定时插座都能设置几十组,但灯具一天最好只开关一次,不然会影响使用寿命,另外你不想一夜回到解放前的话最好加个防雷转换器,防雷排插太贵了噢,转换器就便宜很多,直接插在墙上可以分流很多路。
◎湿度=盆景雾化器
对于高山植物的第一印象“长石头缝里的耐旱物种”,不过这样子的物种是少数派,更多是高海拔的森林、草甸这种,高山区的夏季生长期多阴雨,峭壁、石流坡在这种情况下干燥的比较快倒是真的,这些地方的物种相对耐旱很多(例如:高山虎耳草类),不然你真当只要随便一个干燥的岩石缝就能活东西?所以生长期保持湿度对高山植物非常重要,除了那些耐旱的需要注意不要太潮湿外,其余的只要保持通风基本可以一天一次水,像岩须这类枝条很容易干的物种还需要额外喷几次才行。秋冬高山植物进入休眠期或只是滞长,但依然是要保持一定湿度的,这个一定很难拿捏,那盆景雾化器可以帮到你,只要把植物塞到塑料储物箱里,箱子盖子半盖上,一小碗清水加个雾化器就能完全覆盖它们,一天隔一天,一天雾化3小时,这样子就能保持一定湿度,避免了浇水过头出问题这个环节。
◎通风=风扇
通风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无论空间大小至少放置一个风扇。
◎温度=电子温度计
这个也就看着直观一点,空调间干燥区域温度并不低,但湿润的暖棚里面开着几盏补光灯温度还是相当冷,这可能就是北方人受不了南方冬季的原因吧。
◎挡水板=装订胶片
文具用品中的装订胶片便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用来做笔记本护封的,既透明又有相当硬度。我选择了A3尺寸的胶片,实际使用中横向或竖向数张用订书钉连接,两端打孔用扎带绑到支架上,如此直接喷灌植物也不怕水花四溅了。
◎浇水=排水层
三三两两数量较少时是不会对排水问题发愁的,但越来越多了呢?一盆一托盘?浇水不敢多浇?或者非常耐心的一盆盆单独拿出来浇水排水后再放回去,完成后顿时觉得腰不好了。苗圃情况下无论是直接在地上还是网格架空,亦或水泥槽内有排水系统的这类大规模都不适合家庭模仿,以前养食虫时看到有的童鞋为保湿有下图这样子的创意,很是让人耳目一新。
搜索了相关商品,垫在底部的网格是水族常用的底滤板,有大网格的,也有小型拼接的,后者更实用点,而作为蓄水的容器,喜欢正规化的可以用玻璃、亚克力等材料去水族店、广告店订做,马虎点可以找现成的大托盘凑活下也可以。水多了溢出怎么办?手动操作的请继续原来做法,要自动点的感觉,我想到可用增氧泵的软管解决这个问题,底部接水的容器打个洞接上管子,胶水密封接口,水就自动导出了,如此就可放心大胆的浇水了,正规化的订做可能太麻烦,自己准备用加厚的大棚膜简单做下把底滤板框里面(那种厚的硬邦邦的规格,要8丝或以上),因为水可以及时导出,也不怕积水多了膜太软一偏水就漏出来的问题,脏了也可以及时换新的。东西淘宝都有,都是最常用的廉价货,但都不是为植物设计的,巧妙运用你的所谓烦恼将迎刃而解,下面接上条说下操作细节:
①家庭无论用什么架子摆花盆,底滤板都不是为此而特制的,小空间内拼接版才是最实用的,两者之间有预设的沟槽可以相连,鱼缸也有大小所以尺寸可以轻易裁剪。
②底滤板拼接成所需尺寸后,裁剪一块相应的大棚膜,注意直立的四边也要算上,不需要多工整目测即可,边的处理就像折纸盒子,只是兜住排水的订书机伺候,要养食虫等喜湿准备积少许水的用胶水封口,大棚膜的厚薄要8丝或以上,这是膜类厚薄的标准说法,数字越大越厚。
③排水孔设立在下方,架子的正前方右下角是操作最顺手的位置,关于软管的对接会有人思考的很复杂,其实增氧泵的止流阀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增氧泵在低于鱼缸位置时,如果突然停电就会因虹吸引起水逆流弄坏设备,而止流阀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你养过鱼却从未用到过这个,好的止流阀是可以打开的,一体的最廉价,其实前者没贵多少,黑色的那端较小正好可以用来接口,尖的那端刺破大棚膜,圆的那端用胶水固定,外面的软管对接就不用说了,对蓄水有要求的可以装上开关,这依然属于增氧泵的配套。
④花架的设计无论是金属还是实木,常见款式都是镂空的,金属网那种最糟糕,软绵绵不工整,花盆放上去摇摇晃晃,而这类反而最实用轻便。其实只要加层板就能解决以上问题,也不需要多厚,文具用品中的装订胶片就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这是用来做笔记本护封的,所以既透明又有相当硬度,并排摆放几张就可以在网格上组成一个相当有韧性的平面,而木架子摆放几张相当于覆了一层膜,长时间下来也不会弄得架子脏兮兮。
◎支架外罩=浴帘+门帘
现成的花架有配套的外罩,但角钢架就要另辟蹊径了。使用浴帘和门帘(开口带吸铁石的那种)是因为裁剪制作精美,并且两者各种尺寸都能和角钢架高度吻合,最后用吸铁石连接支架就可以了。
◎对接=空调+大棚
这是基建中最关键的一点,按实际所需拼接个空架子,放置在大棚顶上,用吸铁石覆盖一层薄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