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蚜
据7月10日定点调查,棉蚜发生量是7月5日的1.9倍,是6月30日3.7倍,与去年相比发生量、危害度均高于去年同期值,目前棉蚜发生特点:点多、面广、单株蚜量少、发展迅速,此时正大面积迁飞扩散蔓延期。据近期调查棉田有蚜株率在3--8%,个别较重棉田蚜株率为30--50%,并有点片油亮及卷叶出现,远重于去年同期值。当前气温较利于伏蚜快速发展,预计7月中下旬,棉蚜将在棉田大面积发生危害,其发生量、危害度将大于去年同期值。
二、棉叶螨
据定点调查棉田:7月10日单株螨量、螨株率是7月5日1.8倍、2.8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单株螨量略偏少、螨株率偏高去年值。大田调查:叶螨以零星、点片发生,单株螨量高于近几年同期值,螨株率为0.2--4%,个别较重棉田局部达6--12%。近期气温持续偏高,利于叶螨繁殖蔓延,加之打顶前防效差或未及时防控的棉田利于叶螨迅猛发展,预计7月中旬末~下旬为叶螨发生高峰期,局部将出现零星、点片红叶面积(十几至几十平方米)。
三、棉铃虫
据频振式杀虫灯诱集,6月28日--7月上旬为一代棉铃虫成虫羽化盛期,其蛾量是去年同期0.8倍,是年同期1.2倍。大田调查发现卵3粒、幼虫2头(一头2龄、一头4龄)未上百分点。在风灾后补种棉田调查,发现棉铃虫幼虫,百株棉铃虫幼虫为0.2头,局部较多为2头/百株,二代棉铃虫幼虫虫龄均在3龄以下,蕾铃受害率为0.1--1%,均已处理。望各单位加强偏旺偏嫩、非抗虫棉调查,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防治。
四、天敌
据棉田定点定株调查,瓢虫0.2头、横纹蓟马0.4头、小花蝽0.2头,其棉田天敌量略高于去年同期值。杂草上调查:瓢虫0.2--2.8头/百株、草蛉0.1-3.5头/百株、多异瓢虫0.5--3.5头/百株,,猎蝽8头/百株,蜘蛛11头/百株。
五、植保建议
各农业单位两委要认清当前植保工作的形势,加强植保工作力度,做好“三虫”的防治工作。在农药的使用上坚持配方施药,做到正确引导、督促和检查植保工作,对达到防治指标条田及时采取措施,目的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使用的农药机车必须是高架车,并带护行器,以防刮伤棉花。
1、棉蚜防治:各单位两委继续督促连队职工仍坚持棉田蚜虫的调查及防治工作,以防棉蚜大爆发。当棉田到三叶蚜量达到头,或卷叶株率超过10%,益害比小于l:时进行防治,农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加阿维菌素等喷药防治,严禁使用菊酯类、硫丹、有机磷农药。
2、叶螨防治:各单位认真做好棉叶螨的调查,要求7月底前仍将棉叶螨控制在零星、小点片发生阶段。农药选用哒螨灵、噻螨酮、螺螨酯、奥美特、四螨嗪、乙唑等专性杀螨剂进行交替复配使用,严禁杜绝滥用农药。
3、棉铃虫的防治:各单位职工加强棉铃虫调查及防治工作。当棉田内百株累计卵量达到10~15粒或百株折合三龄幼虫达到5~8头时可选用NPV、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防治后跟踪调查防效。
4、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目前是棉田各虫害盛发期,也是用药的关键时期,各单位两委正确引导职工科学用药,让职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杜绝其使用高度剧毒农药,用药后,及时集中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防止农药包装物污染土壤及水源。
作者:崔素云,来源:团农业技术推广站,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