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团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一、年农业气象年景预测对农业害虫的影响分析
据我团气象部门预测,预计年团农业生产气象年景总体为正常年景。气温正常,光热条件略丰。降水量略偏少,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开春期接近历年早于去年,预计在3月第4候。春季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终霜期较历年偏早,预计在4月第2候初,接近去年同期。夏季气温偏高,预计平均气温为25℃左右,出现局地强对流天气、强降水、阶段性高温天气的可能性较大。秋季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少。初霜期较去年略偏晚,预计在10月第2候未。入冬期接近去年和历年,预计在11月第4候。根据年景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年的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虫害发生,预计年我团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期较去年有所提前,虫害为害期明显偏长,虫害重于病害。
二、我区冬季气象条件对越冬基数的影响分析
根据我团气象部门实测,冬季最大积雪深度为14cm,较去年同期偏少19cm,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偏少10cm。最大冻土深度为79cm,较去年同期增加38cm,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加17cm。日最低气温≤-30℃天数为11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1天,较历年同期平均值增加5天。根据冬季气象发生条件分析,冬季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少,冻土层偏厚,温度条件对越冬害虫影响较大,越冬死亡率将明显提高,特别是对以蛹、老熟幼虫越冬的害虫,影响明显。
根据年越冬基数调查及年作物布局、垦区生态环境条件及防治水平、病虫发生特点、年度季节温度、降水量等因素结合我站历年调查资料综合分析,预计年我团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呈中等发生,番茄病害总体呈中等偏轻发生,小麦病害中等偏轻发生。
三、年主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
1.棉蚜
预测:苗期:轻发生(1级)。花铃期中等发生(3级)。为害程度轻于年,发生面积20万亩。
依据:(1)据年秋末在棉株上调查,平均有蚜株率为0.2%,较年低0.3个百分点,比历年平均值偏低1.43个百分点,百株蚜量1.5头,较年低1.5头,较历年平均值相比偏低25.47头。(2)冬季温度偏低,平均气温为-14.5℃,较去年偏低-1.8℃,呈现出前冬暖,后冬冷,温度条件对室外棉蚜越冬卵影响较大,不利于卵的孵化。(3)由于棉花种植面积占绝对地位,作物布局及生态环境条件仍有利于棉蚜发生。(4)夏季阶段性天气过程频繁,田间小气候及食物条件有利于棉蚜种群的的繁殖。(5)随着棉蚜抗药性的增加,防治效果下降,有利于棉蚜发生。(6)棉蚜属R类昆虫,气候及作物营养条件等外界因素一旦适宜极易形成灾害。
2.棉叶螨
预测:年棉叶螨发生程度总体为中等发生(3级),局部条田中等偏重发生(4级),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呈前轻后重的发展态势,预计:发生面积12万亩。
依据:(1)越冬基数比较:据年秋末抽样调查,平均有螨叶率为1.3%,较年低1.9个百分点,比历年平均值偏低2.72个百分点,平均百株螨量8头,较去年偏低13头,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偏低17头。(2)冬季气温偏低,积雪偏薄,冻土层偏厚,影响有效越冬基数。(3)防治药剂的更新换代提高了防治效果,不利其种群发展。(4)春夏季的大风天气有利于棉叶螨的传播,夏季阶段性高温干旱将有利于棉叶螨的扩散蔓延。(5)棉田中、后期枝繁叶茂,降低了防治效果,易形成灾害。
3.棉铃虫
预测:年棉铃虫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发生程度轻于年。一代:棉田轻发生(1级),小麦作物虫口量略偏高。二代:加工番茄中等发生(3级),棉田中等偏轻发生(2级),三代:中等偏轻发生(2级),部分棉田中等偏重发生(3级)。
依据:(1)越冬基数:据年秋末挖蛹调查,越冬基数为0.头/米2,与年相比偏低0.头/米2,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偏低0.头/米2。(2)冬季气温偏低,积雪偏薄,冻土层偏厚,日最低气温≤-30℃天数为11天且持续时间较长,对有效越冬基数影响较大。(3)阶段性气候条件有利于棉铃虫繁殖发育,易形成田间高基数。(4)棉花种植面积较大,食源条件丰富有利于棉铃虫各代种群数量的增加,(5)防治药剂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提高,增强了防控能力,减少了成灾机率。(6)抗虫棉种植面积的增加,可减轻棉铃虫的危害。
4.地老虎
预测:年地老虎发生程度为轻发生(1级),发生程度接近年。
依据:(1)越冬基数比较:据年秋末在各类作物上调查,地老虎平均越冬幼虫为0.02头/米2,与年相比偏高0.头/米2,与历年平均值相比偏低0.头/米2,(2)小麦、饲草饲料的种植有利于地老虎的发生。(3)各类诱杀措施到位率的提高,提高了防控能力,种群基数较低,减少了成灾机率。
5.春尺蠖
预测:年春尺蠖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3级),接近年。
依据:(1)越冬基数偏低。据年秋季越冬基数调查,平均越冬基数2.9头/米2,较年偏低0.95头/米2,较历年平均值低1.22头/米2。(2)秋季老林的全面积冬灌,压低了有效越冬基数,提高了防控能力。(3)环境友好型农药的持续使用,改善了生态环境,鸟类等天敌控制能力明显提高。
6.玉米螟
预测:年玉米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发生(3级)。
依据:(1)越冬基数高。据我站年秋季分营区玉米杆剥杆调查,越冬幼虫基数为57头/百杆,较年高14头/百杆,比历年平均值低6.23头/百杆。(2)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饲料玉米种植面积的增长将有利于玉米螟繁殖。(3)玉米成株期后防治困难,有利于虫源基数的积累容易形成灾害。
7.棉蓟马及棉盲蝽
预测:年为中等发生(3级),预计发生面积35万亩。
依据:(1)春季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两虫发生。(2)小麦、苜蓿种植有利于其种群繁殖。(3)垦区蔬菜大棚种植面积的增加,有利于其越冬基数的增加。
8.麦类白粉病、锈病
预测:年小麦白粉病、锈病为中等偏轻发生(2级),发生程度轻于年。
依据:(1)冬季降水量偏低,春季温度偏高,环境条件不利于两病发生。(2)小麦两病属气流传播病害,我区春季多风天气有利于两病入侵。(3)我团小麦面积的减少,不利于两病的相互传播。
9.棉花苗期病害
预测:年棉花的烂种、烂芽、烂根病发生程度总体为轻发生(1级)。
依据:(1)春季气温偏高,降水量正常。冷暖波动小,不利于苗期病害的发生。(2)多年连作使棉田土壤内病原物积累,增加了病原菌侵染几率。
10.棉花枯、黄萎病
预测:年棉花两病中等偏轻发生(2级),预计发生面积5万亩。
依据:(1)我团主栽棉花品种均为抗病品种,对棉花“两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节水灌溉技术不利于“两病”的流行。(3)由于棉花连作时间长,土壤病原菌积累多,有利于“两病”的发生。(4)春季温度偏高不利于棉花枯萎病的发生。
四、植保工作防治建议
1.各单位要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不动摇,积极探索团场改革后合作社条件下的植保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适应新时代对植保工作的新要求。
2.继续发挥连队绿色防控示范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早谋划、早准备,抓落实。狠抓“早”字,取得防治主动权。
3.重视农业、物理防治措施的应用,充分发挥杀虫灯、性诱剂、诱食剂、黄牌的作用,以求有效压低各类害虫的危害基数。
4.加强防治期间的科学用药技术指导力度,重视保护和利用天敌,严禁乱打药及盲目使用广谱性杀虫剂,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天敌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
5.注重田园清洁工作,清理田间、田边地头杂草,减少各类害虫中间寄主,恶化其食源环境,从而降低或延缓其为害。
作者:雷新发;来源:一二五团病虫测报站;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