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水稻减产,同时亦会影响稻米质量,因此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改变传统滥用剧毒农药的防治模式,综合应用农业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在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的同时,保证水稻产量及质量。
一、农业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农业技术是一项基础性、常规性防治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优质水稻品种,保证其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强。
水稻播种前要进行筛种、晒种工作,杀灭表皮致病菌,并利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病率;加强水稻育苗移栽管理,控制秧苗移栽密度、株行距,避免过度拥挤影响稻田光照及通风引发病虫害;要重视田间管理工作,重点做好除草、灌溉、追肥等工作,为水稻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提升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要密切留意水稻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患病的秧苗,避免病菌扩散,降低影响和损失。
二、物理技术
物理技术在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和作用。如:农户可在稻田的田埂中种植大豆,可吸引寄生蜂,进而防治水稻害虫;育苗时覆盖防虫网,可有效防止灰飞虱等害虫入侵传播病毒,降低水稻叶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概率;农户可结合害虫趋光性原理,在稻田内设置太阳能杀虫灯、黑光灯,夜间9点~凌晨4点开灯,可有效诱杀二化螟等害虫,该法适用于成片稻田;害虫具有趋色性特征,将黄板悬挂在稻田内,稻田悬挂黄板~个/hm2,对灰飞虱、蚜虫起到显著的诱杀效果。
三、生物技术
优质水稻病虫害防治背景下,要重视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发挥生物技术的绿色、无污染优势,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防控,保证水稻品质。如:农户可在饲养、保护、释放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害虫的天敌,可诱杀稻飞虱等多种害虫,减少田间害虫数量;利用赤眼蜂,可杀灭稻纵卷叶螟,应用该法时,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避免对益虫造成影响。
利用生物制剂及农药,亦可起到不错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苏云金杆菌,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有奇效,春雷霉素可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可防治稻曲病;稻鸭共育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公顷稻田内放养只15日龄的小鸭子,让其自由捕食田间杂草及害虫,减少田间杂草及害虫数量。并且鸭子所排出的粪便,能够为水稻生长提供重要的养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四、化学技术
化学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具有见效快的优势,但极易造成药物残留及农业污染,因此要慎重选用化学药剂,优选广谱、低毒、高效、无残留的农药,并且要轮换使用,防止出现耐药性现象,要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控制用药量,防治药物残留,满足水稻优质高产要求。
如:稻飞虱防治时,优选吡蚜酮、呋虫胺等农药;稻纵卷叶螟防治时,优选茚虫威、多杀霉素等农药;稻瘟病防治时,优选丙硫唑、嘧菌酯等农药;纹枯病防治时,优选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等农药;细菌性病害防治时,优选噻唑锌、噻霉酮等农药。
综上所述,水稻栽培中,要重视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掌握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水稻病虫害发生率,提供水稻产量和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收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