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烟碱类化合物是种衣剂杀虫剂中的主力军,目前国内应用于种衣剂的新烟碱类化合物主要有: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呋虫胺,其中以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为主。这三者之间主要有什么区别和优势一直困扰部分使用者,下面就从种衣剂应用的角度从安全性、杀虫谱和持效期等方面进行阐述。
安全性:
作为种衣剂吡虫啉在国内是最早推向市场的烟碱类产品,年左右拜耳高巧(克/升吡虫啉)在黄淮海区域大力推广取得较好的成绩,由于其超高的利润率吸引国内企业纷纷跟进,但在14年前后河南山东等春花生由于拌吡虫啉后出现大面积的不出苗烂种现象。后面经过调查研究造成春花生烂种的原因主要是由吡虫啉在生产当中产生的杂质造成的,在使用吡虫啉原药时选择含量高于98%以上的原药再复配抗低温杀菌剂即可避免春花生烂种。这一时间直接造成吡虫啉在花生区的沦陷,至此吡虫啉在黄淮海花生区销量跌落谷底。同时毒死蜱乘势而起。
相比吡虫啉曾经出现的药害,噻虫嗪和噻虫胺目前还没有发现由于该化合物造成大面积的药害。尤其是噻虫嗪、噻虫胺在一些敏感作物上面使用也表现出超高的安全性。所以整体比较安全性: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
杀虫谱
杀虫种衣剂在包衣后防治方向主要是地下害虫和苗齐的叶面刺吸式口气的害虫。这三个化合物在包衣后都可以通过种皮或根系内吸传导至地上部分,在水分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内吸传导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噻虫嗪水溶性较高,所以在水分较少干旱的条件下噻虫嗪的内吸传导性优于吡虫啉。在杀虫谱上,这个三个化合物对同翅目、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等害虫都有活性。噻虫嗪对同翅目的害虫活性较高,但对鳞翅目害虫防效一般,所以作为种衣剂按杀虫谱排名: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
持效期
种衣剂在土壤中的持效期在不同土壤类型、水分条件下等都有所差异。同一化合物在不同类型土壤的持效期:黏土壤土砂土。噻虫嗪由于其淋溶性较高所以在土壤中持效期较短。噻虫胺和吡虫啉在土壤中不易淋溶,所以持效期相比噻虫嗪较长,但关于两者之间的对比目前没有明确的试验数据,但根据现有市场应用情况,在不考虑抗性的前提下,吡虫啉的持效期应该要长于噻虫胺。所以整体持效期比较: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
壮苗促根效果
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都具有非常好的壮苗促根效果。根据实验对比这三个化合物的排名为: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
抗性
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新烟碱类农药在防治某些害虫时不同程度出现了抗药性,对第1代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表现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对烯啶虫胺表现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1~12);对第2代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表现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而作为较晚上市的噻虫胺来说其抗性水平要远低于噻虫嗪,所以整体抗性水平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
整体防效
噻虫嗪和吡虫啉在正常的潮湿土壤中,噻虫嗪和吡虫啉防效相似,但在干旱的土壤条件下噻虫嗪由于水溶性高于吡虫啉,所以在干旱的条件下防效要优于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抗性低其防效整体优于吡虫啉,另外噻虫嗪噻虫胺活性较高,在相同含量、相同剂量下噻虫嗪、噻虫胺防效要优于吡虫啉。噻虫嗪在土壤中淋溶性较高,所以持效期比较短,在花生等作物主要防治中后期地下害虫时不建议选择噻虫嗪。
整体比较这三个化合物还是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还是要根据不同作物,不同防治对象和不同需求选择适合的产品。但吡虫啉由于其活性相对较低,用量大,加上目前吡虫啉原药较高,整体性价比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