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妈妈以后,我们的育儿知识越来越丰富。每当宝宝犯点小病小痛,我们很快就反应过来:“给宝宝用点XXX就好啦!”
但是,越是盲目自信的“老司机”,越有可能犯常识性的错误。而为我们的错误行为买单的,正是我们天真可爱的宝宝。
现在,很多妈妈都选择从互联网上学习母婴知识,可网络上的来源真假不一,信息也不全面,让不少妈妈中招。如果我们能多了解哪些是育儿误区,那我们就能在育儿的道路上少犯错误,少长弯路。
以下四个谣言,你中过招吗?
1、宝宝得过一次手足口病,以后就不会得了。错!
这个说法比较片面,如果说你得手足口病,这次是因为71型病毒感染,有了免疫,自然下次就不会得了。
但是,如果是其他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那就还有可能。因为很多种病毒感染都能引发手足口病,所以说你这次得了,不代表说以后不会得。
正确应对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多见。好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有传染性、流行性。
主要表现: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甚或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分类
普通型:
发热,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口腔内可见散发性的疱疹或溃疡。
因疼痛导致患儿烦躁、哭闹、拒食、流涎。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偶见于躯干。
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型:
1、神经系统表现:患儿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嗜睡,呕吐,食欲差,甚至昏迷。
2、呼吸系统表现:患儿呼吸浅快,或呼吸困难,咳嗽加重,喉中可闻及痰响。
3、循环系统:患儿心率加快,面色灰白,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指(趾)端发绀。
中医预防手足口病
1、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同时避免和已患有手足口病者接触。
2、勤洗手,常通风,勤晒衣被。
3、素有内热,脾胃虚弱者,忌油腻、辛辣、过于滋补之品。或可在医生指导下调理脾胃。
4、用艾条经常燃熏房间。
5、选择芳香化湿类的中药适量,做成香囊,于胸前或放于枕边,定期更换香囊内的中药。
6、板蓝根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服用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病毒的“侵袭”。适于体内湿毒较重的小儿。
2、孩子发烧用酒精,物理降温。错!
发烧是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看到宝宝小脸烧得红彤彤,浑身滚烫,再镇定的家长也难免慌了手脚。也许你曾经有用酒精擦身物理降温的成功经历,但是千万别对你的孩子这样做!
婴幼儿对涂在皮肤表面的酒精有较高的吸收和透过能力。如果酒精擦浴时间较长面积大,皮肤大量吸收酒精进入血液,对于婴幼儿来说是很危险的,容易产生酒精中毒,严重者致使孩子因呼吸麻痹、重度缺氧而死亡。
另外酒精挥发得快,使得体表迅速降温,孩子可能全身颤抖,而引起体温的再次升高。
前段时间,东莞一对父母使用工业酒精“土法”给1岁男童退烧,结果造成孩子死亡的悲剧。
民间三种退烧偏方害人不浅,分别为擦酒精、捂汗和频繁洗热水澡,家长们一定要注意!
正确的退烧方式
1、孩子一旦高烧39℃以上,医院就诊,由医生做出最全面的判断;
2、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宝宝该吃吃该喝喝,玩耍时的状态也不错,那就可以再多观察一段时间。
一般的感冒发烧不需要急于退烧,正确的方式是针对感冒进行治疗,(例如在家中给孩子喂一些抗病毒感冒类的药物),2-3天后,感冒控制住了,高烧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缓解;
3、其他原因的高烧(如败血症或免疫系统、结缔组织系统引起的高烧),都是隐藏在发烧症状下的严重隐患,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引起重视,应该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治疗措施,不要让孩子的病情恶化。
宝宝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1、服用退烧剂无效,热退后一再反复。
2、呼吸频率过快、口唇青紫、不可安慰的哭闹或烦躁,睡后不易叫醒,4-6小时拒绝喝水等症状。
3、首次高热惊厥或伴有神经系统表现应立即就医。表现为抽搐、脖子僵硬、头痛或喷射状呕吐。
4、有惊厥史或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发热的,应于24小时内就诊,以免诱发或加重疾病。
5、发热伴有皮疹,出现耳痛、咽痛、尿痛或者频繁咳嗽,应于24小时之内看医生明确诊断,及时就医。
3、孩子只要接种国家规定计划免疫内疫苗就够了,其他疫苗没必要接种。错!
我们国家把疫苗分为两类,叫做一类疫苗、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由国家免费给小朋友进行接种的,是给小朋友的福利,就是说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有义务带他们接种。
但是二类疫苗是属于自费的,这是自愿进行接种的,但是二类疫苗要不要接种呢?从医生的观点来说,二类疫苗预防的那些疾病,比如说水痘、流感,这些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比较大的,也就是说二类疫苗是对一类的疫苗的补充,建议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前的注意事项:
1、提前一天给宝宝洗澡;
2、接种时需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
3、主动向医生告知宝宝近几天的身体状况,有无发烧,疾病史以及用药情况;
4、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
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接种注射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可揉搓,以免引起出血;
2、接种疫苗后不要马上离开,观察30医院;
3、接种完疫苗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适当地喝温水,监测体温,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接种完疫苗后的不良反应
1、发烧
疫苗引起的发烧一般持续2-3天,温度37℃-38℃,多喝温水,注意休息即可。
达到38.5℃以上甚至超过39℃建议适当服用退烧药物,严重时立即就医。
2、腹泻
轻度无需处理,正常饮食,如果腹泻次数较多,精神状况不好,建议立即就医。
3、过敏
医院,医生会处理。轻微情况可能出现轻度皮疹,但是如果宝宝吃得好,睡得好则无需特殊处理,如持续时间长并伴有全身的症状,请立即就医。
4
湿疹就是长痱子,往孩子的脸上涂抹乳汁,能有效对抗湿疹。错!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遗传倾向,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宝宝患湿疹的比例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多。
湿疹和痱子的区别
1、原因不同
痱子是由于汗孔阻塞引起的,而引起湿疹的原因有很多,常不稳定。
引起湿疹常见有:进食一些如鱼、虾、蛋、牛、羊肉等;吸入某种花粉,如尘螨、羊毛等;病灶感染如扁桃体炎等;生活环境中的日光、炎热、干燥等;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等;消化不良、胃功能失调、新产代谢失常等。
可以看出,痱子是暂时性疾病,湿疹是慢性病程。
2、发生部位不同
痱子多出现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多汗部位。
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发生在面颊部、前额、眉弓、耳后等部位。
3、症状不同
痱子其实是汗腺的轻度发炎,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湿疹是一种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开始时皮肤发红,上面有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湿疹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涂乳汁可能有一点润肤的作用,因为乳汁里面含有多种蛋白质,可能涂了以后,它的皮肤会要滋润一点,这是最有可能的一个作用。
但是如果说它能够有效对抗湿疹,这个就没有依据了。如果这个宝宝的湿疹,是由于食物过敏引起的,而妈妈乳汁含有这种食物的话,涂上去反而会起到坏的作用,会加重湿疹,所以这个是不科学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