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小食心虫又名梨小蛀果蛾、东方果蠹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小食心虫,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在我国各果品生产区都有发生,严重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不仅危害,还会造成梨果早落、腐烂,严重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且不仅危害梨,还危害桃、樱桃、李等果树,如果防治不当将会给果农带来很大的损失。
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下梨小食心虫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控方法。
一、为害症状
梨在生长前期,由于果实小、较硬,幼虫不易蛀食,所以幼虫孵化后取食新梢,从新梢顶端叶片的基部蛀食,并向下钻入新梢髓部。当蛀食到枝条硬化处时,则转移到其他枝梢继续为害。
1、为害新梢:被害新梢前端凋萎,有树胶流出,并伴有虫粪排出,凋萎枝梢下垂呈折梢状。
2、为害果实:待果实膨大后,梨小食心虫便为害果实,一般从果实萼洼和梗洼处蛀入,蛀孔很小,不易发现。有虫粪从孔内排出,外有丝网连结。后期蛀孔变为褐色,形似果点。高湿条件下,蛀孔周围会变黑腐烂,并逐渐扩大呈黑膏药状,被害果实易脱落。幼虫蛀入果实后,药物难以到达,防治困难。
二、发生规律
梨小食心虫一年发生的世代数随地区而异,大部分地区一年发生3-4代,黄河故道地区4-5代。
有转寄主危害的习性,第1、2代朱啊哟危害梨和桃的新梢,第3、4代则危害果实。
以老熟幼虫主要在树体翘皮裂缝中结茧越冬,还可在树干基部地表面土中越冬。
每年5月上中旬是成虫的发生盛期,卵单粒散产,每雌虫产卵五十到一百多粒。第一代卵主要产在桃树嫩梢第三到第七片叶背面。初孵幼虫从嫩梢顶端叶子的基部蛀入嫩梢中为害。
第二代卵主要发生在六月至七月上旬,大部分卵还是产在桃树上,少数产在苹果,梨,大樱桃树上,幼虫继续新梢,个别开始为害桃果和早熟的苹果,梨的果实。
第三代和第四代幼虫主要为害梨,桃,苹果的果实。
成虫白天多静伏在叶、枝和杂草等处,黄昏后活动,对糖醋液和果汁及黑光灯有强烈趋性。
一般在雨水多的年份,湿度高,成虫产卵数量多,为害严重,干旱年份则较轻。
三、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由于梨小食心虫具有转移寄主为害的习性,在建园时,应尽量避免梨、桃、杏、李、樱桃、苹果等果树混栽。
2)早春发芽前,细致地刮除干翘的老树皮,并集中深埋或烧毁,将藏在树皮中的越冬幼虫去除,减少次年害虫基数。
3)4月下旬时,发现萎蔫新梢,要及时摘除,将病虫果摘除,并带出果园集中销毁,以控制1、2代害虫的发生量。
4)果实套袋。在落花后20天左右及时对梨果进行套袋,防止梨小食心虫转移到果实为害。
2、生物防治
1)利用天敌:小食心虫的天敌众多,如赤眼蜂、黑卵蜂、虎甲、草蛉、蜘蛛等,应注意保护这些天敌昆虫,有必要时可人工释放天敌进行控制,如人工释放赤眼蜂,在5月上旬释放,每亩4万头,间隔一周,分两次释放。
2)性诱剂诱杀雄蛾:从3月开始在果园悬挂性诱剂进行诱杀,一直持续到8月底。每亩悬挂10个诱芯,每月进行更换。
3)迷向丝干扰:迷向丝能够释放信息干扰素,干扰梨小食心虫的信息识别,让成虫迷失方向,找不到对方,从而达到无法交配产卵的目的。每亩果园挂30~40根迷向丝,挂在树高2/3处的牢固分枝上。
3、物理防治
1)梨小食心虫的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在果园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进行诱杀。从5月开始悬挂至9月,傍晚开灯,清晨日出后关灯。
2)成虫对黄色有趋性,可设置黄板诱杀,每亩悬挂黄色粘虫板30张,于5月开始悬挂,悬挂高度为成虫的活动范围内。
3)还可用糖醋液进行诱杀,将糖和醋按1:4的比例加适量水配置成诱液,用装入配备防雨盖或防雨塑料布的容器中,悬挂于果园树荫处。
4、化学防治
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还是要以预防为主,抓住越冬期和各代虫卵发生高峰期和孵化期。
1)结合清园进行杀灭越冬虫卵:在萌芽前,全园喷打一遍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着重喷施主干。
2)根据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和虫情测报,适时用药:
于4月中旬,可选喷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毒死蜱乳油或甲维盐等药物进行防治。第一次喷药后七到十天再喷一次上述药物,就能有效控制住梨小食心虫的发生。
注意事项:梨小的卵产在叶的背面,所以打药时喷头要朝上,杀灭叶子背面的卵。幼虫是从新梢顶部向下钻蛀,因此新梢要用喷头向下喷药,杀灭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