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寄托天下「ID:gternet」
大家好~最近香港疫情又严重起来,每天新增百八十例,两地通关似乎还很遥远。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放寒假了,也有很多同学开始准备下学期赴港的事情。目前,除了广东省居民(持有香港身份证)外,其他省份的人赴港均需隔离。隔离期间,如果提前备好物资,其实除了不能外出玩耍,日子还是比较容易打发的。不过,隔离期间可千万不要感冒发烧呢~因为一旦感冒发烧,就要告知卫生署,确认自己是不是中招新冠肺炎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可是,下学期开学,正是冬春时节,容易得流感,万一真的在隔离期间喉咙痛、流鼻涕了怎么办呢?下面就来讲讲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顺便普及一下我所了解的香港医疗方面的常识。
我是今年9月中旬赴港的,居家隔离第十天感冒了,早晨起床就感到喉咙疼痛,是扁桃体发炎的病症。以往秋冬时节我都会感冒一次,但是这次是在隔离期间,还是有点吓人。我喝了大量的温水,可是从上午到下午四点,体温一直维持在37.2℃,已经接近卫生署发放的防疫手册上要求报告的体温了。最后我还是决定打电话给卫生署。
在香港,最常用的语言是粤语,然后才是英语。我用蹩脚的粤语和不太流利的英语向卫生署的工作人员报告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对方登记了我的身份信息,表示喉咙痛是一个需要检疫的病症,医院去检查,然后帮我叫来了救护车(在香港,拨打呼叫救护车,救护车会在10分钟内免费将医院去)。
救护车的工作人员上楼来到家门口把我接到车上,简单测量了体温、血压和血氧含量之后,录入了我的身份信息(工作人员医院和医生的),然后开了两分钟的车,把我送到医院的急诊部门(AccidentandEmergencyDepartment)。
下了救护车,本来走几步路就进入急诊部了,可是救护车的工作人员却推来一个轮椅让我坐上去==#我尝试拒绝,但是对方表示“justaprocedure”,必须坐上去,无奈,我只好听从,然后对方就用轮椅把我推进了急诊部门。
医院内部干净整洁,装潢很新,人蛮多的,但是并不喧哗。
香港作为一个非常有钱的亚洲金融城市,其医疗体系是类似于英国的NationalHealthcareSystem(NHS),实行全民医疗,其宗旨是“不让任何人因为贫穷而看不起病”。具体来说,香港的医疗分公、私两部分,医院(提供了90%医院服务)和公立诊所(比较少,仅占20%左右)等,私立医院和私立诊所(私立诊所占70~80%)。在香港,你生病了,如果想要使用公立医疗服务,是不能像内地那样直接去专科看门诊的,需要到公立或私人的普通科门诊(GeneralClinics)去看病(公立一次50港币,私立一次至少港币),普通科门诊的医生认为有需要,才会开医院去看专科医生(SpecialClinics)。
医院
急诊部
符合资格的人士在公立医疗机构看病的收费(拥有香港居民身份证的留学生属于这个范围)??
不符合资格的人士在公立医疗机构看病的收费——是不是上天啦???
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私人诊所
私家医疗服务收费——看看就好??
当然,如果是急病或者重症,是可以直接拨打医院的急诊部的,急诊部的护士会根据病情将患者分级,病情越重,优先级越高,越快得到救治。
医院急诊室的分流制度
资料来源:香港医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