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按:
“中医从古至今,古老而神奇、历久而弥新,随着近百年的西学东渐,很多人喜欢把中医的一些概念与西医的一些概念直接打等号,比如有人认为消炎就是清火,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看看汪老师的这则案例。”
向某,男,5岁,昆明人,年10月14日诊。
扁桃体反复化脓9个月。
患儿春节前感冒后罹患扁桃体炎,扁桃体化脓,服中西药治疗好转后,不过数日扁桃体再次化脓,如此反复,迁延9个月不愈。
其间,扁桃体几乎一直化脓不断,每次服中西药最多能好转四五天。为求诊治,由其母亲携来就诊。
刻下症见面色青灰无华,探查咽喉,见双侧扁桃体满布脓点。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无力。
患儿5岁,正处生机蓬勃之时,面色应红润光泽,脉象应流畅有力,但其面色却似六七十岁老年重病患者,其脉象亦有如“未老先衰”。
顾其母亲手持一玻璃大茶杯,杯中泡有中药,一边代患儿诉说病情,一边给患儿喂服杯里中药茶水。
细看其杯中所泡中药有两种,一种为金银花,另一种碎切难辨,因此问患儿母亲另一种中药为何。患儿母亲答曰:“是蒲公英与金银花。”
又问给患儿服了多久。答曰:“一直在喝。”笔者大惊,连忙告诉患儿母亲说:“不可再服,你家孩子不是火重。”
患儿母亲说,自患儿得化脓性扁桃体炎以来,四处求医,中西医不断,西药多用抗生素,中药多清热解*,而且就诊的所有中医均一致说患儿是“火重”,故一直清火不断。
大力清火之后,扁桃体化脓可好转数日,数日之后再次化脓,如此反复。家长无法,故用蒲公英、金银花泡水,让患儿代茶饮。
笔者严肃告诫家长说:“患儿非火重,乃是脾胃受损。才5岁大的小孩子,面色青灰,便如六七十岁患者,脉如此沉细无力,岂可再清火?而且小儿脏腑娇嫩,有多少火能清?清到最后,清掉的便是小儿的阳气!清掉的便是小儿的脾胃!会影响小儿生长,白白害了孩子!”
患儿母亲似有所悟说:“难怪啊!原来是这样!我就说我们家小孩火怎么这么重!清了大半年火也清不下来,扁桃化脓不断。到处看医生,都说是火重!就说怎么如此奇怪。而且我们发现小孩已经半年多不长个子了,之前在幼儿园同班小朋友中个子不算矮,但是现在已经是同班小朋友中个子最矮的了。”
显然,患儿乃为误用清火药所害,反复苦寒泻火,伤及脾胃,脾阳亏虚,不能升清降浊,郁而化火。
辨证:脾阳不足,浊阴内停。
治法:温脾和中,理气开宣。
处方:理中汤合败*散加减。
方药如下:
干姜8g,*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防风6g,白芷6g,升麻8g,柴胡8g,前胡8g,桔梗8g,薄荷5g,川芎6g,厚朴8g,陈皮8g,法半夏6g。
3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10月21日二诊:查患儿咽喉,扁桃体脓点已大部分消退,仅存两处脓点,且已快愈合。再以理中汤合保和丸加味,温脾运脾为治。
方药如下:
干姜8g,*参12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厚朴8g,陈皮8g,法半夏6g,白芷6g,*芪15g,防风6g,焦山楂15g,神曲15g,炒麦芽15g,桔梗8g。
3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10月28日三诊:查患儿咽喉,扁桃体脓点已全部消失,双侧扁桃体上遗留一些针尖大小的小窝。面色也转为红润,精神转好。
后以七味白术散合玉屏风散6剂巩固善后。遂告治愈。
2个多月后,患儿母亲因感冒来门诊求治。患儿陪同其母就诊,蹦蹦跳跳走进诊断室。其母高兴地说,患儿这段时间饭量增加,个子也长高了,在班上已到中等个头。
按:
西医所云化脓性扁桃体炎相当于中医所云“乳蛾”,乳蛾之治,本须辨证论治。但当代医者因时代环境使然,多受西医思维影响,往往在惯性思维中,错误地把西医所说的“炎”当作中医的“火”,不加辨证,一见炎症,便一味清热解*。
不仅如此,现代多有医者,一见咽痛,便辨为“风热”“火热”等等,甚至错误地把“有无咽痛”作为区分风寒风热的“标准”,甚至一见咽喉疾病,首先想到的便是清热利咽。因此,常有被伤及脾阳的患者。
本案患儿,扁桃体反复化脓9个月,求治过不少中医,皆异口同声指为“上火”,施以清热解*。若说是“火”,本也不完全错,但“火”需分实火、虚火、郁火。实火可泻,虚火可补,郁火当散。
患儿服清热药过度,脾胃受损,运化失职,食、痰、浊、药*邪气内阻,堆积越来越多,郁而化火,熏灼咽喉,故稍有饮食、调摄、服药不慎,便反复化脓。
脾阳受损,清阳不升,故患儿生长发育也受到损害,半年多不长个子。实为药*所害!故此“火”乃脾虚所致郁生之火,治疗当调脾胃而解郁火。
方中以理中汤温补脾阳,败*散为中医临证常用方,有宣散火郁之功;加白芷合*参、桔梗等,又可托里排脓;加厚朴化湿和中,法半夏、陈皮化痰导滞散结,升麻辛凉宣散解*。
后方以保和丸、七味白术散、玉屏风散等,主要以健脾胃为治,脾运恢复,食、痰、浊消散,扁桃体化脓遂愈。
《蜀山医案》是汪老师第一部个人医案著作,可谓是字字从心坎出,将其几十年中医功底如数家珍地写出,旨在“济世活人”。中医自古便有“惟愿世人不生病,哪怕药架上灰尘”的宏愿,而这样一本“良方起沉疴”的医案辑录,你值得拥有。《蜀山医案》的撰写,从年跨越到年,年方得出版。本书为汪老师所著个人医案集,系根据个人门诊病案收集、整理、编按而成。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