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你的孩子摘除过扁桃腺吗
TUhjnbcbe - 2021/4/26 19:01:00

前言

过去百年间,在世界各国,扁桃体摘除术都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手术。手术要求将整个扁桃体连同包膜完整切除,以治疗反复发生的慢性扁桃体炎,具有一定效果。但当时的人们并未对此手术采取重视和谨慎的态度,以至于产生各类并发症,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文节选自《无效的医疗》,作者为尤格·布莱克,年出生于德国,在德国英国获得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学位。

儿童摘除扁桃腺

文/尤格·布莱克

曾有一段时期,扁桃腺基本上就是为了手术摘除的需要而存在的。

年前,人们这么做不只为了治疗发炎的咽喉,它还同时是预防甲状腺肿大、糖尿病与癫痫等等的办法。

年,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典型调查,对象是纽约市0位学童,调查发现,已摘除扁桃腺者达到了6成。没有被摘除的那4成也都曾接受医生检查,其中每两位便有一位遇见过建议摘除扁桃腺的医生。

后来第二次调查显示,这0位学生只剩下65位还留有扁桃体。由于缺乏专业医生,后来这些儿童就再也没有接受过检查。

扁桃体摘除手术曾经在美国盛极一时。20世纪70年代,一年之中就有万人进行完全麻醉,摘除了有如花生到李子般大小不等的喉部扁桃体。

其中有6成是不到10岁的儿童;可以说,大人并没有问过他们是否同意。所以德国《时代周报》指出,这些儿童遭到“所谓的手术暴力”。

目前扁桃体手术也逐渐成为西方世界最频繁的手术之一。不过,在这个“无扁桃体生活”的领域当中,就算美国人也要向德国人俯首称臣。

每年全德国进行了约23万次扁桃体摘除手术;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这几乎是美国或英国的3倍。10岁生日之前的儿童,每10个就有一个被摘除扁桃体。德国耳鼻喉科学会对于慢性扁桃体发炎的指导原则和建议是尽快做手术。

科隆的医疗品质及成效研究中心主任兼内科医生萨维奇指出:“所谓喉咙痛、扁桃体肿大,甚至口臭都可以当作手术摘除的理由。于是,任何时候都可摘除几乎所有小朋友的扁桃体。”

其实,可能有一半手术是可以免做的。

不过要是经常受到喉咙发炎的折磨(一年约7次以上),那么再具批判性的医生也会认同摘除扁桃体。

幸好这种手术在许多轻症病例中已被视为多此一举。

荷兰医生呈交的报告证实了这一点:研究对象是位每年喉咙发炎次数在6次以下的儿童。有人接受手术,有人则静观其变。接受手术的儿童在前6个月中喉咙或支气管发炎,以及发烧等情况比对照组略少,不过两年之后就看不出两组的区别了。

至于儿童的舒适感和因病缺课的次数,从研究一开始就没有差异。

耐人寻味的是家长在儿童病程中的行为。未接受手术的儿童的父母们倾向于每次喉咙发炎便随即就医,而接受手术者的父母们则有所不同,由于扁桃体已不存在,他们也就不再为类似症状而马上去找医生。可以说这是术后的安心感使他们高估之前手术的效果吧。

人们也可从生理学的立场来反对这项手术。在出生几年后,喉部乃至颚部扁桃体就在人体抵抗力的增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手术毕竟难免产生术后出血(这种危险性在扁桃体摘除手术中约为5%),增加治疗的麻烦。

年秋,乌珀塔尔某诊所的医生为一位17岁少女摘除扁桃体,两周后少女却死于术后出血。不管这是人为的疏忽还是所谓的宿命,这个悲惨的案例提醒人们,扁桃体摘除也可能导致极少数病例死亡。因此,轻率地诊断难免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危害。

医生似乎总比不懂医学的人更了解这种风险。

这可从瑞士提契诺州的研究得到佐证:受访的医生子女只有18.3%摘除扁桃体,一般儿童的摘除比率则高达33%。不仅如此,扁桃体丧失与否会在家族中传承。一直保有扁桃体的家长们会注意子女该器官的完好。

学者多明尼杰帝建议:在双亲都不曾摘除扁桃体的医生家庭里,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避免这种往往已经仪式化而且会造成损伤的手术程序。

I版权声明

本文节选自《无效的医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出版。

作者/[德]尤格·布莱克译者/穆易审读/孙永琨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的孩子摘除过扁桃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