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杨益莹
近日,一则“奶奶用放置4年冬瓜水喂孙女导致中*”的新闻引起热议。
老人家本是出于好意,希望用土方子给孙女解暑降温,没想到一下子把孩子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不少网友也分享了自己和家里的老人因为土方子而“斗智斗勇”的故事。
也有人分享了自己曾经被土方子“坑”的故事:
一瓶20多年的雪碧:因为扁桃体发炎,小区热心大妈让我姥姥去买深海鱼碾碎碎的浮在脸上。当时姥姥也不知道什么是深海鱼就去市场买了条带鱼,东北俗称刀鱼。然后就是我发着烧顶着鱼腥味上了半天学,回家的时候脸都臭了,医院。
我就是摸鱼达人:小学二三年级发烧,被用蒜片贴过脚底,起了好大的泡,路都走不了。而且根本没有一点用。
森林里的鹿与蓝精灵:想起来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吃鱼卡着刺儿了然后喝了一大壶醋。医院才取出来
橘色烟雾橘泡飞舞:老家的土方子,老人给咽喉发炎的娃,用刺猬的刺扎喉咙,说可以排*,结果感染,太可怕了。
彬仔先生呀:小时候鼻子受过伤,以后受到轻微撞击经常流鼻血。每次流鼻血我妈就用菜叶子,香菜叶,芹菜叶子之类的,搓成一个锥形堵鼻孔止血。难受得很,没啥效果。
近日,一位宝妈告诉宝姨:孩子不小心烫伤,奶奶竟然要用酱油给孩子敷伤口,气得她当场发飙,最后和孩子奶奶闹得不欢而散。
老一辈带娃总是以“我们当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为土方子“撑腰”,年轻的宝妈宝爸们却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么,不少在民间流传广泛的“育儿土方”到底靠不靠谱呢?宝医院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辉果为大家带来答案。
孩子湿疹用淋雨墙土粉外敷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临床上瘙痒著明,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常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
有些地方用大雨淋过的土墙粉给患儿外用,土墙粉不经消*,极易引起患儿皮肤感染,尤其对有渗出的皮损,让孩子娇嫩的皮肤雪上加霜。
张辉果说:“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湿疹不同分型、临床表现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比较常用治疗方法为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外用药膏比如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中药的药膏外用,口服中药治疗对湿疹也都有治疗效果。”
银手镯煮水喝治退烧
民间流传着银手镯煮水喝可以给孩子退烧的说法。
而这一理论却害了福州一个未满月的婴儿,孩子头天喝了这种水。次医院的时候,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
不仅如此,关于退烧,民间还流传着各种方子:姜片贴脚底、葱白煮水、湿毛巾绑腿……这到底是在给娃治病,还是在“坑娃”呢?
孩子发烧,当体温超过38度时,医院。其次,还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和口服退烧药的方法。
鱼刺卡喉,喝醋、吞馒头
说起这条偏方,不少人都深有体会,因为这是一条流传度很广泛的土方子。
宝姨记得在自己小时候,家长也是让用这种方法软化鱼刺的。不过,在吞了几口馒头之后,经常会觉得鱼刺卡的更深了。
其实,鱼刺卡喉后吞饭、吞馒头的行为确实不可取。我们想象中可以靠饭和馒头把鱼刺压下去,但实际上可能会把鱼刺推送的更深,更难取出。
而一口吞下的醋更是很难软化掉坚硬的鱼刺,还有可能会刺激或者灼伤食道粘膜。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这样的:如果鱼刺卡得较浅,家长可以自己用镊子帮孩子夹出。如果鱼刺卡的较深,需医院,叫医生处理。
枇杷叶煮水治咳嗽
枇杷叶煮水确实能治咳嗽,但处理不好极易引发不良后果
据了解,枇杷叶中含有的枇杷苷和乌索酸等,经过临床试验对咳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枇杷叶煮水是民间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治咳嗽偏方。
但是枇杷叶片下带有细小的绒毛,如果处理不当,这些绒毛会粘在口腔和呼吸道里面,刺激口腔黏膜、呼吸道,甚至胃粘膜,引发咳嗽、炎症、肿胀、过敏、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尤其是代谢慢、过敏体质的患者,更容易引发不良后果。
此外,新鲜的枇杷叶子和果核(种子)里都含有氰化物,虽然含量不高,但是也有一定*性。
因此,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医院就诊,诊断病情,正确用药,不要盲目尝试偏方。此外,想通过服用枇杷叶水止咳,最好在中药房买处理好的枇杷叶,不要自行采摘新鲜枇杷叶服用。
给新生儿挤乳头
有些地方存在给新生儿挤乳头的陋习,认为只有生后挤了乳头,女孩长大做母亲后利于喂奶,男孩身体更健壮。出生后家长就会将孩子的乳头进行挤压。
这种做法有科学依据吗?
“孩子的乳头发育是由于性激素暂时性的升高,家长无需特殊的处理。如果给孩子挤乳头,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乳头皮肤的破溃,引起局部感染,严重者感染扩散,会造成孩子出现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张辉果说。
给孩子脸上蒙上纱巾保护皮肤
有的的父母在逛街时习惯给婴儿脸上蒙上纱巾。虽说这样能遮住风沙,但是对孩子健康不利。
据测定,小儿的脑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50%。纱巾透气性比较差,给孩子脸上蒙上纱巾,会使面部区形成一个供氧不足二氧化碳滞留的小环境,进而对孩子的脑组织新陈代谢造成不利影响。